标题:生命因有了三宝而庄严 内容: 《天台宗纲要》静权大师 述  第三十七集(三) 圆教(三)圆教的道理甲.无作四谛乙.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丙.称性六度、十度丁.不思议二谛戊.圆妙三谛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七集讲解:上传下喜法师地点:宁波慧日禅寺时间:2018年本集视频时长:47:57具有了圆妙三谛的观念,空是空吗? 有是有吗? 很微妙的。 所以三宝是来解脱我们的,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三宝而尊严。 这么宝贵的佛法不去弘扬,众生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希望正法久住,普度众生,希望我们能活在佛法的照耀下,脱胎换骨,提升级别。 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修行就是要把这种气度内化,变成我们的大刚骨。 王侯将相把这种力量外用,攻城掠地、征服别人;修行人是把这种力量内用,征服自己。 我师父那么魁梧,身体也大,头也大,耳朵也大,你能想到我师父那么细致吗? 虽然在普陀山别人都怕他,但这种怕是因为他对别人一身正气,是光明的见地和身口意的戒定慧的威德,尽管如此,我们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害。 摘自《论语子张篇》解释: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 静慧长老也是那样的润物细无声。 他的侍者跟我讲,有一次他推门进入长老的房间,发现长老躺在地上很久了。 长老去洗手间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侍者就睡在隔壁,只要敲一敲墙,侍者就过来了,但是长老说怕打扰他休息呀! 这是要好好去参的,怎样去体解这样一位圣贤的情怀。 还有一次,侍者看到那么多人来礼拜师父,就疑惑为什么大家要礼拜他? 结果当天晚上就做梦,在梦里师父穿着红袈裟就告诉他说,我的境界很高的。 古代还有位僧群法师,在山里住茅棚。 有一天下山打水,需要路过一座独木桥。 这时候,他看见独木桥上站着一只折了翅膀的野鸭子。 于是不去打扰野鸭子,回到房间,坐着就涅槃了。 FORIQINGLIANGBAO《缁门崇行录》 明 • 莲池大师 晋僧群,清贫守节,庵于罗江县之霍山。 山在海中,有石盂迳数丈,清泉冽然。 庵与石隔小涧,独木为桥,繇之汲水。 后一鸭折翅在桥,群欲举锡拨之,恐伤鸭,还不汲水,绝饮而终。 这个故事是要参很久的,为什么要这样? 也就只有从修行的角度上还能够理解一点:这就是古人不打扰众生的慈悲。 为了不打扰生命,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了众生的利益更是如此。 只要有意义,可以完全把生命放在这个有意义的事情上。 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修养。 修养到了这个程度了,怎么会为了佛法苟且自己呢?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四 北凉天竺三藏曇无谶奉诏译金刚藏菩萨。 说此偈已。 告于大众。 诸佛子。 若众生厚集善根。 修诸善行。 善集助道法。 供养诸佛。 集诸清白法。 为善知识所护。 入深广心。 信乐大法。 心多向慈悲。 好求佛智慧。 如是众生。 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为得一切种智故。 为得十力故。 为得大无畏故。 为得具足佛法故。 为救一切世间故。 为净大慈悲心故。 为向十方无余无碍智故。 为净一切佛国。 令无余故。 为于一念中。 知三世事故。 为自在转大法轮。 广示现佛神力故。 菩萨摩诃萨生如是心。 诸佛子。 是心以大悲为首。 智慧增上。 方便所护。 直心深心淳至。 量同佛力。 善决定众生力佛力。 趣向无碍智。 随顺自然智。 能受一切佛法。 以智慧教化。 广大如法界。 究竟如虚空。 尽未来际。 菩萨发如是心。 即时过凡夫地。 入菩萨位。 生在佛家。 种姓尊贵。 无可讥嫌。 过一切世间道。 入出世间道。 住菩萨法中。 在诸菩萨数。 等入三世如来种中。 毕定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住如是法。 名住欢喜地。 以不动法故。 诸佛子。 菩萨摩诃萨。 住欢喜地。 多喜。 多信。 多清净。 多踊悦。 多调柔。 多堪受。 不好斗诤。 不好恼乱众生。 不好嗔恨。 诸佛子。 诸菩萨住是欢喜地。 念诸佛故。 生欢喜心。 念诸佛法故。 生欢喜心。 念诸菩萨摩诃萨故。 生欢喜心。 念诸菩萨所行故。 生欢喜心。 念诸波罗蜜清净相故。 生欢喜心。 念诸菩萨与众殊胜故。 生欢喜心。 念诸菩萨力不可坏故。 生欢喜心。 念诸如来教化法故。 生欢喜心。 念能为利益众生故。 生欢喜心。 念一切佛一切菩萨所入智慧方便门故。 生欢喜心。 菩萨复作是念。 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 生欢喜心。 入一切佛平等中。 生欢喜心。 远离凡夫地。 生欢喜心。 近智慧地。 生欢喜心。 断一切恶道。 生欢喜心。 与一切众生作依止。 生欢喜心。 近见一切诸佛。 生欢喜心。 生诸佛境界。 生欢喜心。 入一切诸菩萨数。 生欢喜心。 离一切恐怖。 生欢喜心。 所以者何。 是菩萨得欢喜地。 所有怖畏即皆远离。 所谓不活畏。 恶名畏。 死畏。 堕恶道畏。 大众威德畏。 离如是等一切诸畏。 何以故。 是菩萨离我相故。 尚不贪身。 况所用物。 是故菩萨无不活畏。 心不希望恭敬供养。 我应供养众生。 供给所须。 是故菩萨无恶名畏。 远离我见。 无我相故。 无有死畏。 又作是念。 我若死已。 所生必见诸佛菩萨。 是故无有堕恶道畏。 我所志乐。 无与等者。 何况有胜。 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 如是菩萨永离一切诸恐怖事。 诸佛子。 是菩萨以大悲为首。 于一切众生。 心无嫌恨。 直心坚固自然清净。 转复勤修一切善根。 所谓信心增上。 多行净心。 解心清净。 多以信心分别。 出生大悲。 成就大慈。 心不疲懈。 以惭愧庄严。 成就忍辱柔和。 敬顺诸佛教法。 信重善知识。 日夜常修一切善根。 常爱乐法。 求多闻无厌。 如所闻法正念观察。 心不贪着。 不求名闻。 不求利养资生之物。 常生宝心无有厌足。 乐一切智地。 欲得诸佛。 力无畏。 不共法。 求助诸波罗蜜法。 离诸谄曲。 如说能行。 常行实语。 不污诸佛家。 不舍菩萨戒。 生萨婆若。 心不动如山王。 不乐世间事。 成就出世间善根。 集善助菩提法无有厌足。 常求胜中胜道。 菩萨成就如是净地法。 名为安住欢喜地。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2-02-11 06:23:2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