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负能量”——万病之源! 内容: 心灵之旅,从这里开始关注净尘,品读内心真实的自己《梁冬对话刘力红 》梁冬,著名媒体人,创办正安中医,全身心推广中医文化。 电视节目《东吴相对论》《国学堂》主持人,系列纪录片《生命》主持人、出品人,著有《处处有生机》。 刘力红,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 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法治疗疑难病症。 著有《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等。 01身体照顾得再好只占生命的10% 刘力红:2002到2003年我曾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当时我很有幸接触到一门学问。 这门学问是由清末一个叫王凤仪的东北农民创造的。 梁冬:你是一个受过严格中医学教育的学者,还是带着研究生的教授,应该说和西医、中医都有过深层接触,但是你说自己对一个清末的农民感兴趣了。 刘力红:他是对我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几个人之一。 作为医者来讲,他对我的震憾是非常大的,是触及灵魂的。 实际上是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过去是一个很糟糕的医生,按照真正医者的条件去衡量,根本不及格,连普通医生的资格都不够。 当时一位出家的师父介绍我认识了他的曾孙女,叫王元五,我称她为王老师。 是她把我领进了这个学问的门。 进门之后,我傻了眼:这个体系对人的揭示是那么明晰,可我过去压根就没有想到过。 他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更明晰了,他把一个人的构成分成了三种元素。 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 就是说,生命是由这三个层面(三个元素)构成的。 而且把这三要素对人的综合作用,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都很清楚地勾画出来了。 他告诉我们:在人生命的三个元素里面,每一个东西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编注:王凤仪老先生说,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人非三界不能生。 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 ”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 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 三界中性的分量最重“天地有坏。 我性无坏。 ”】比如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是做到10%。 如果对〔心〕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只占到40%。 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话呢,可以占到60%。 就是说:如果不管〔心〕和〔性〕,〔身体〕哪怕做到了满分,也是不及格。 所以,把这个东西“参”了以后,我们对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 作为一个医者,对自己过去那种行医的经历,对疾病的治疗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也是很惭愧的一个地方——自己过去充其量所着眼的只是那个10%的身,况且不一定能拿满分。 梁冬: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在身体问题上,你解决了80%,但在整个生命里面,也才拿到8分。 刘力红:对,就是这样。 02胃病,与喜欢埋怨有关刘力红: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实际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层面。 〔心〕这个层面也有所触及,但是〔性〕这个层面,根本就没有。 〔心〕要影响〔身〕太容易了。 〔身〕要影响〔心〕就费劲了一点。 这是物理学上的常识概念:能量级别低的,影响能力级别高的是很困难的事。 但能量级别高的,影响能量级别低的,却是很轻易的事情。 实际上〔身〕、〔心〕、〔性〕就是这样一个能量级别的关系。 〔性〕这个层面,凤仪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 他就把性分成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是纯阳无阴是至善的。 禀性——正好相反,是纯阴无阳是恶而不善的。 习性——就是后天习惯得养成,所以这个习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天性是纯阳像太阳一样,禀性是纯阴像乌云一样。 人的这个身体也是要靠天性的阳光照射,才能够承载我们这个正常的生命。 如果受到禀性乌云的遮盖,天性的阳光无法照身体,就像大地得不到阳光,万物就无法生长。 心身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很多疾病就会来了。 内经里面有很多讲阳气的时候,讲到了它对生命是这样的重要。 阳气如果没有了正常的住所,人就会折寿而不彰。 这就说明了生命对于阳气的依赖。 那这个阳气的根本从哪里来呢? 实际上是从本俱的天性中来的。 按照佛经里面讲的它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你修它它也不会多,不修它它也不会少。 就是说,在这个层面没有可操作性。 那么,可操作的就是〔禀性〕和〔习性〕了。 凤仪先生认为〔禀性〕是障碍天性的主因。 因为禀性障碍以后,天性的阳光就无法滋养照射我们的心身。 很多学中医的人以为所谓的阳气是肾气呀、或是心的动力呀,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天性那里。 关于禀性,凤仪先生给出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 因为禀性它要表现,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 就是怒,恨,怨,恼,烦。 那凤仪先生称之为五行性,他把禀性很巧妙地用中国人固有的五行的思维方式来分类。 怒就伤肝,恨就伤心,怨就伤脾胃,恼就伤肺,烦就伤肾,就是泌尿生殖系统,什么子宫肌瘤、前列腺炎都是跟烦有关。 禀性对于生命作用的能量非常之大。 这也是令我们很多医生搞不清楚的地方。 比如说脾胃的病治好了,可是不久又来了,反反复复,就是不知道导致脾胃的疾病的源头原来是〔怨〕。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胃病,应该看他是不是动辄喜欢埋怨人。 我们应该去查找生活中这些因素。 有些人平常也是做好人好事,但很奇怪得了重病。 大家都觉得是好人不好命,其实,如果从这一个体系来研究的话其实不然。 他可能在另外一个更权重的事情上,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 捐点钱呀,这些是外相上的事情。 可是如果你的〔性〕有缺陷,或者是〔禀性〕的东西很重,就很危险。 凤仪先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你动性,轻则病,重则死。〕所以〔性〕这个层面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它已经超越了这个〔身〕的范围,现代的医疗手段包括中医在内,瞄准的主要是身体这个层面的东西,所以去医院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03情绪是诸毒之首刘力红:情绪可以说是诸毒之首,它完全不似砒霜或鹤顶红贴有毒药的标签,大家都不敢轻易去触碰它。 正因为情绪没有这些标签,它甚至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毒害人! 乡间俚语常言: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放在情绪身上再契合不过。 情绪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气神都会被它漏掉,多少福德都会被它漏掉。 俗称:火烧功德林! 火即是嗔恨的情绪,无论积攒多少功德,做多少好事,都不堪其漏。 而“挂一漏万”这句成语,几乎也是为情绪量身定做。 回顾人的一生,其实亦是“挂一漏万”的一生,因为挂在情绪上,成为情绪的奴仆,所以漏掉了此生积聚的一切! 佛教的四法印之一是“有漏皆苦”,宗萨的版本将有漏释为情绪。 如此种种应该足以警示我们,为了此生不至于白忙活,务须花些时间认识情绪,认识情绪的起处,认识情绪的本质,学会与情绪相处,渐渐脱离情绪的摆布。 当情绪不能任意把控你时,“挂一”便会自然脱落,而随着“挂一”的脱落,“漏万”亦将戛然而止! 我们此生积聚的诸善,将会汇成福德,湧向生命的尽头,迈向智慧的彼岸。 发布时间:2022-02-03 21:21:5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