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05 规则与描述(二) 内容: 5005  规则与描述(二)比方说一个作家,他的妻子原来是一个音乐家,跟他结婚之后呢,他的妻子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职业。 忽然间到一个年龄,这个作家很快过世了。 这时候妻子一方面承受了丈夫过世的痛苦,另外一方面,在这个年龄她也很难,基本不可能回到她原来的职业。 这时候她还得处理各种善后的事宜,她就非常的焦虑痛苦。 她觉得这一切痛苦都是来自于她失去丈夫,把生活都搞乱了。 这时候,她突然她收到一个电话,是她在大学的闺蜜,有很多情感的经历。 那么这时候她又一次离婚了。 闺蜜想起来,她能不能找这个音乐家的朋友,找她的闺蜜一起相处一段,让自己走出情感分割的痛苦。 那么她两在一起待了一周的时间,这个闺蜜就不停的在抱怨,抱怨她的前夫,各种各样的愤恨,不满,都发泄出来。 然后这个作家的妻子呢,头一天两天去听,一周下来之后,她发现她身体的这种感受和情绪,和这个闺蜜如此之同构,如此之雷同。 她瞬间意识到,她这时候痛苦和焦虑,不是对丈夫的怀念,她发现内心的情绪,原来是对过世丈夫的一种愤恨。 她最终意识到,因为她丈夫突然的过世,把这个烂摊子扔给她。 她的事业也毁了,她的生活也毁了。 然后她还不得不承受这一切。 那发现她内心的愤恨,原来和她的女友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是来讨论心理学的问题。 就是在表象上,她和她的女友如此之不同。 但是后来她发现,她内心的痛苦和状态,原来是和她这个女友是一样的。 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通过外在行为,来推理内心是怎么样的。 或者反之能不能通过内心,来推导外在行为。 所以心理是和机械运动不一样的,我们在经历各种情绪,各种无助,各种焦虑和郁闷的时候。 你是不是真得清楚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你真正的情绪所在是基于什么? 是基于你小时候的自卑;是基于你初恋的一种创伤;还是基于优越感;还是从小家长给与的你必须优秀。 所以第二个故事我们来体会。 其实知道自己的情绪,到底基于什么? 或者自己面对困境的所在,到底在哪? 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而我们的表层的认识,其实往往来自于描述。 会对别人说你丈夫过世了,你要节哀啊。 或者你失恋了,还是你失去工作了,那么别人会对你描述。 别人会对你的外在身份和形式去描述。 比如你是一个明星,这种描述当中,无形的规则了你。 你必须按这个来,这个女星是不是胖了,她的皮肤怎么样,她的腰是怎么样,那么这样的一种描述本身,带来了对这个明星的规则。 可能让这个明星不堪重负,但是它也无力去对抗这个。 我们说网络暴力,这些描述者本身成了这种规则的力量。 他们掌握了权力,而这个权力可能并不掌握在某个权威。 它来自于媒体的一种权力,或者来自于你认识的家人、朋友,乃至所有甚至是关心你的人。 这是第二个故事。 我们再讲第三个故事,罗翔老师他讲了一段话,特别有意思,他就讲:“你去过南极洲吗? 你真的相信有南极洲吗? 你凭什么相信? 你没去过,是别人说的,那别人说,难道没有骗你吗? 你说有秦朝吗? 你去过吗? 你见过吗? 你说司马迁写过史记,司马迁他是不是在骗你呢? 或者他也被骗了呢? ”其实我们是被骗了。 历史上很多,例如考古发现,知道它写的东西跟史实是不吻合的,因为他也是听来的,就是这个意思。 甚至我考古挖出来了,这个难道就对吗? 这里面会不会还有问题呢? 可以一直问下去。 他提出来的就是怀疑,这是一种怀疑主义。 你凭什么怀疑呢? 你是不是应该对的怀疑进行怀疑呢? 好,这进入哲学问题了。 那我是不是我应该对我的怀疑进行怀疑,一直问下去,是问不到头的。 笛卡尔就是说:那我这个怀疑,始终有一个怀疑者。 那么这个怀疑者的存在,是没有办法怀疑的,他是确定的。 我的怀疑的基点是这个怀疑者,所以我思故我在。 基于这个怀疑,他通过这种论证,通过科学,通过这样理性的推理,来去延伸这个,基点是我思故我在。 那么这形成了后面很多科学的根基。 但是这个根基之后呢,我们不能每个人都这么来吧,都这么问个头儿吧。 那你从哪来? 你到哪去? 你要找谁? 这个每天被问会疯掉的。 最后形成了,他来自于理性,有专家进行过理性论证,有论文发表。 那么它后面有权威,那么我们这个怀疑,是权威这么说了。 一层层的,有学术共同体他们来背书这件事儿。 那么就形成了我们社会的基本系统。 第一它就怀疑,就是现在科学的根基。 然后理性,第三通过实证,来去验证。 这个形成了科学的系统,之后形成了一种社会。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停的怀疑,那个成本非常高,是承受不起的。 最后大家通过教育,共同接受这样的一个方式,形成了社会的共同认知。 然后进而形成更大的市场,或者更大的协作。 这个罗翔老师,在他的段子里面就会讲到了。 那如果你要一直这么怀疑的话,那你怎么办呢? 所以你要相信权威,对你来讲成本是最低的。 这个从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来讲,它操作确实是这样。 那么我们就延伸开来,这个社会,我的怀疑的基础上,我要听从一种描述,通过这个描述,我们形成社会共同体。 然后不断的去修改规则。 在不断的规则当中,获得可预期。 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你叫外卖,你相信它来。 或者你用微信,你用所有的东西,你可以验证它符合预期。 那么我们这个逻辑线路就变成短的了。 我的预期,那我的相信和预期的关系,不断的循环,实际上最后是“我们相信”。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2-01-27 22:25:0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