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方寸佛世界:金木水火土皆可做擦擦 内容:     《普贤上师言教》中“一尊擦擦像,三人得解脱”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 即使看上去不起眼的善法,比如做一尊擦擦像,挂一面经旗,都能给自他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成为解脱的助缘。 希阿荣博堪布一尊擦擦像  三人得解脱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就这样毁坏。 他发现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于是将鞋垫盖在小泥像的上面。 另有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不堪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甩掉。 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 如颂云:“善意置鞋垫,于能仁佛顶,他人复弃彼,二者得王位。 ”所以说,最初造小泥像、中间盖鞋垫、最后扔鞋垫的三个人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得以成佛了。 什么是“擦擦”? 擦擦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至今在藏区还沿用;其二,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音响,为拟声字;其三,藏语"萨"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本应该做"萨擦",即泥擦。 藏族艺人介绍泥擦、水擦和风擦的制作过程金木水火土皆可做擦擦壹 . 泥擦泥擦一般用最普通的泥巴,好一点的则用阿嘎土、炼泥、香泥(掺有香灰)、纸泥(掺有纸浆)等等制成,通称“泥擦”。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坡,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 ”文殊菩萨像,泥质,西藏达隆寺,十到十一世纪,私人藏释迦摩尼像,陶质彩绘圆雕,帕邦卡寺,十三到十四世纪 金刚萨埵像,陶质,楚布寺,十六世纪,私人藏释迦摩尼像,陶质彩绘,蒙古地区,十八到十九世纪,私人藏弥勒佛像等70尊陶质彩绘,十七世纪,西藏布达拉宫藏宗喀巴大师的牙印擦擦,那颗牙有尊度母的类似天然浮雕的轮廓。 所以,如果压的很好,大概能依稀看到反过来的一个度母轮廓。 贰 . 布擦 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此为藏地最高级葬礼。 塔葬之先,须将大师法体用盐巴、藏红花等珍贵药品进行脱水处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银灵塔塔瓶之内,供万世瞻仰。 将脱水处理出的大师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称为“布擦”。 藏语“布”意为法体。 可作为护身符挂在胸前或供放在佛龛处。 不过在历史上,此类擦擦一般下发给官员、贵族等有社会地位的人。 宗喀巴布擦安放在银白色小嘎乌中的宗喀巴布擦,即十世班禅大师体液和阿嘎土制成十世班禅大师法体布擦日喀则扎什伦布寺,1989年,私人藏叁 . 骨擦将圆寂活佛、高僧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份掺入骨灰而得名,比重小于泥擦。 此种“骨擦”也较泥擦为少,传世者相对更少,多数出土自塔腹。 高僧大德圆寂后,要为他专修一白塔,此种骨擦原作为佛塔内圣物供奉,世人绕塔巡礼。 为了报答自己的上师、父母及亲友的恩德,佛教徒死后,形成了将他们的骨头、头发烧成粉末与泥土混合制成泥擦的习俗,此种习俗至十一世纪已颇为盛行。 萨迦察巴座主 究给企千仁波切骨擦六世贡唐仓活佛的绿度母骨擦 发布时间:2022-01-25 20:20:3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