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选拔出真正人才的考核标准 内容: 第一百八十四条:【景公问求贤。 晏子对曰:“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夫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 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这段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三《晏子》。 “通则视其所举”,当一个人通达、得志时,看看他举荐的是什么人,是贤德之人? 还是结党营私的人? 是任人唯亲,任用自己的亲属? 还是任人唯贤,任用有贤能的人? 这体现了一个人是公心,还是私心。 “穷则视其所不为”,在一个人穷困潦倒时,看看他不去做的事。 中国古人说“人穷志不短”,虽然一个人很贫穷,但是不符合道义的事他仍然不会去做。 “富则视其所分”,当一个人富裕的时候,看他是不是会与人分享,惠施财富。 像孔子也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华,但是既骄傲又吝啬,其余的方面就不值一提了。 一个人富裕了,不仅不吝啬,而且还惠施财富,这就为其可取之处。 惠施财富有什么好处? 财布施得财富,千金散去还复来,自己的财富不仅不会匮乏,反而会越来越多。 《大学》中说:“财散则民聚”,你把钱财散出去了,赢得的就是民心。 而“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在《韩诗外传》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反面的故事。 宋燕在齐国做宰相,结果被罢免。 回家后,他就招集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个人,说:“诸位大夫,有哪些人愿意和我一起去其他的诸侯国? ”结果没想到,陈饶等二十六个人都趴在地上,没有人回答。 宋燕一看,就叹了一口气:“唉,太可悲了,为什么士大夫容易获得,但却难以使用呢? ”陈饶回答说:“并不是士大夫容易获得而难以使用,是您不能够正确地安抚他们。 ”宋燕就问:“您这话怎么讲? 什么意思? ”陈饶说:“您看,您给士人的薪俸是三斗的黍稷,他们都不够养家糊口,但是您家的野鸭、大雁却有吃不完的粮食,这是您的第一个过失;您家的果园里种满了梨子、栗子,后宫的妇女用这些果子互相投掷,但是士人却没有尝到过一颗,这是您的第二大过失;您家的绫罗绸缎,华丽地装饰在厅堂之上,随风而破败,但是士人却不能用它们做自己衣服的滚边,这是您的第三大过失。 钱财是君主您所轻视的,而生命是士人所重视的。 您不能付出您所轻视的东西,却希望士人能够付出他们所重视的东西,这就好比您想做的是铅刀(用铅做的刀,这个刀质非常软,不锋利),但却希望这个铅刀有干将的用途(干将是古代的名剑),这不也是很难达到的吗? ”宋燕一听,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错在哪里? 就是富裕了,不能够把钱财分给这些穷困的读书人,所以也就不能招致这些贤人。 “贫则视其所不取”,一个人很贫穷的时候,看他能否不苟取。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 他每天煮一锅稀饭,分为四个格子,冬天冷的时候,稀饭结成冰,每顿就只能就着咸菜,吃其中两格子的饭。 有一天,他在寺院里读书,偶然发现一坛金子。 在常人看来,他生活俭朴、非常贫穷,这坛金子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但是范仲淹看到金子后,知道不属于自己,所以马上又埋了回去。 后来,他去参加科举,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天,寺院的方丈要修建寺院,就来向他化缘,这时,范仲淹就告诉方丈:“其实你们寺院里就有足够的财宝”,接着把埋金子的地方告诉了方丈。 方丈回来一找,果然找到。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能够做到不苟取、不苟得,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可取之人。 “夫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 我们考察一个人是不是贤德之人,可以从三个等级来看。 上等的贤士,不贪图禄位而一心向着道义,既难于出仕,又却容易引退。 就像诸葛亮一样,如果是没有道义的君主去请他,他不会出来做官。 如果君主有道义但不以礼敬的态度请他,他也不会出来做官,为什么? 因为他心里想着的是弘扬道义,而不是贪图禄位,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出来做官都是为了把自己的所学所能贡献天下,使社会和谐、人心安定,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如果君主不贤明,认识不到他的贤德,他即使出来,对君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他难于出仕,难于进朝为官。 纵使被举荐了,他也容易退下来。 因为他并不贪图这些荣华富贵。 次一等的人,“易进而易退也”。 次一等的人,他虽然心里想得到禄位,但却不背弃道德,所以他容易出来做官,但是也容易引退。 最下等的人,“易进而难退也”。 下等的人为了禄位,甚至不惜背弃道义,所以他们急于出仕却难以引退。 他很容易去进朝为官,但是要让他从位子上退下来可就难了,你要满足他很多条件,因为这个人私心很重。 现在我们选拔人才学习西方竞争上岗的方式,殊不知这种方式,恰恰会把第一等的人才、最上等的人才遗漏掉。 最上等的人才,就像诸葛亮、颜回这样,必须要有恭敬之心去礼请,他才愿意出来。 现在不仅不礼请,反而还让他去竞争,说自己怎么怎么好,别人都不如我,这样的话有道德的人是说不出口的,所以竞争上岗往往会把最上等的贤人遗漏掉。 那么,通常什么样的人喜欢出来竞争? 往往是那些一心向着禄位,贪图名利的人喜欢出来竞争,批判别人不好,说自己怎么怎么比别人好,这些都不是君子的行为。 但是竞争上岗往往把这样的人选拔出来了。 “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如果能用这几种标准去考核选拔人才,应该就可以达到选贤举能的目的了。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2-01-23 22:51: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