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悟的秘密 内容: 佛教新高能觉醒有一种假想,一旦你开悟了,就将不必经受悲伤、不幸、愤怒、嫉妒或者伤痛,你已经以某种方式克服了所有负面的念头和情绪。 这与事实大相径庭。 头脑的本质没有改变。 头脑的内容也会保留不变。 但是,没有自我设定条款(应该不应该),或者执迷于区分对错,你体验到“负荷”开始消失。 你稳定在一种“见证”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情绪负荷消失了。 这是一个持续加深的过程。 许多人把开悟与了不起的宇宙意识、洞见、无所不知等状态联系在一起。 这一切可能与开悟状态有关,也可能与开悟状态无关,不应成为开悟的误区。 开悟本身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它只是分离感的瓦解,是你的身体被设计成的一种自然状态。 开悟了就是舒适地随顺生命之流。 如果难过,你不会试图对自己说要离开它。 如果快乐,你不会试图保持那个感觉。 一切都只是它本来的的样子,没有额外的负荷或是与过去有关的情境继续存在,没有创伤和制约模式干扰到每一刻的体验。 你完全活在当下,与每一种情绪、每一种体验在一起。 你发现,就像导师们喜欢提醒人们的那样,每一种情绪、当你完全地经验它,都会成为巨大的幸福。 每个人的开悟都是独一无二的。 巴关说,如果地球上有60亿人,就有60亿种开悟。 每个人的开悟都将他们自己的灵魂欲望和意图的品质涵括在内。 当你进化了,你或许会发现一种疗愈的天赋、一种智慧的大能或是对地球和人类深切的守护。 你或许会经验一种内在深沉的静默,或是感到处处充满喜悦,或是与所有创造合一的状态。 这些状态可能来来去去,而且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件事是每个开悟者共同经验到的——自我消失了,受苦终止了。 你可能还有欲望,但它们不会转为迫切的渴望。 你可能还有抗拒,但它们不会转为嫌恶。 你可能还有人格,但它将是一种流畅优美的短暂的来来去去的人格之舞。 你越深地进入这种状态,越不会感到有需要坚持憎恨、恐惧、创伤,也不会感到更有需要保持好时光和灵性的高峰。 你越深地进入你的开悟状态,会有持续不断的越来越深的合一、平和、寂静、爱和喜悦的状态。 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安住在难以言传的境界,而且,矛盾的是,那又是真实的境界。 首先,不管怎样,头脑都有可能翻出各种冲突、抗拒和怀疑。 这是自我的本质,抗拒改变,这已经成了头脑内部的记忆模式,当头脑试图否定经验时,会设法弄出很大的力量。 你只是允许这一切发生,最终,一个巨大的平静就会突然降临。 任何事被全然地经验就是喜悦。 事实上,如果有一件事被完全地理解,你通往开悟的路就会非常短。 冲突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伤痛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悲痛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怀疑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愤怒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快乐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爱被全然地经验是喜悦。 自我消失了,不断地制造有关现实的解释的需求也随之消失。 对现实的解释消失了,我们就能如实地经验现实本身,而不是我们所喜欢的它的样子。 不是不断地强烈渴望我们所定义的开心的体验,也不是不断地抗拒我们所定义的不开心的体验,只是简简单单地经验,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意识通过我们表达它自己。 开悟既是一个事件也是一个过程。 那个事件与分离感自我的死亡相一致。 在此基础上,有一个持续加深的合一的过程。 进入合一并不都是喜乐。 在一些观点看来,你应该期待经历一个“变黑”的过程,或者说是“暗夜”。 暗夜的感觉指的是持久的试炼头脑之丑的过程。 灵魂的暗夜是一个深刻的关于人类存在的空虚,个体的无意识内容被完全彻底地清除干净。 这些既可能与极端的孤独感、沉重感、怀疑伴随,也可能与绝望相伴随。 “暗夜”可能是心理的,也可能是存在的过程。 心理的受苦与“自我”有关,一旦“自我”消失了,受苦就消失了。 越深入存在空虚的旅程就越没可能保留一丁点儿的人格认同。 当年耶稣在旷野中与撒旦辩论,就是在清除自己的无意识人格,为他成为牧者做准备。 这样,在他被钉死在十字架后进入炼狱的旅程,他才能够清除掉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面向。 这个旅程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它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能被延长或缩短。 这是一个必要的达到熟练驾驭的部分。 巴关说,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将不得不经历这一经验,当我们以个体方式经过这一切,就有可能清除人类集体无意识到某种程度,这样,集体性的开悟就会非常容易地发生。 在更多的即席讲话中,巴关指出了开悟的三个阶段——从头脑的惯中抽离出来只是观照生活的能力、认出生命内在的连结,最终,与存在合一。 第一阶段是指当头脑的干涉停止了,你的感官活跃起来。 体验到内在深沉的静默,你可以如实体验现实世界。 这是大多数人第一次接受过合一祝福后会体验到的,一旦你稳定在这个随之而来的高峰体验时,它就变成你新的正常的感官现实。 你可能开始体验与周遭世界——与自然、与其他人的连结感。 共时性事件大量发生,而你发现有一个潜在的联合经由众生运作。 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你已经进入到与宇宙完整统一的连结之上。 这一刻,你是一只鸟,然后是一只小蝗虫,之后是空寂的天空。 这个阶段,你体验到对万物的认同。 你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 印度古代的神明梵天说:“你就是这叫作宇宙的全过程! ”与宇宙合一的体验通称为“三摩地”(禅定)。 起初,这个“三摩地”的体验可能非常短暂。 为了保持住这个体验,身体和精微能量体的每个神经细胞都被昆达里尼能量充满,这样,就可能要花些时间让身体与这些更高频的能量相融合。 甚至有可能由于身体的功能“短路”而出现一个短时间的“死亡”时刻。 在开悟的早期阶段,一个人可能体验到三摩地的高峰境界,但这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当你取得了进步,你就体验到越来越长的与“平常”的现实相互交织的宇宙性融合。 古代瑜伽士描述了三摩地的四种阶段。 第一个阶段通称为初禅。 有一种与宇宙合一的体验,欢欣的极乐和开启精微感知觉。 多种内在的天赋和能力可能开启,这股新能量的倾盆大雨令人耳目一新欣喜若狂,但可能极其强烈地作用于神经系统,最终转换为更可使用的频率。 这是许多人在第一次接受了合一祝福后会经验到的一种高峰状态。 当神经系统变得适应了升高的昆达里尼之流流经身体时,就为进入三摩地的下一个阶段做好了准备,就是通称的二禅。 这时,意识向上扬升进入一种统合的意识状态,肉身经历了一次极端的转化。 持续几小时甚至数天的与死亡相类似的紧张症状态,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变得被光所充满。 然而,这是一种(身体机能)相对不运转的状态。 终于,你进入了三摩地的第三阶段,被称作三禅。 能量体和身体的细胞现在已经适应了升高的开悟频率,这就有可能活在永久的统合性觉知里,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处于觉知。   发布时间:2022-01-23 22:43:5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