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打通转凡成圣之路 内容: FORIQINGLIANGBAO《天台宗纲要》静权大师 述    第二十九集(三) 别教(六)十乘观法1. 观境2. 真正发心3. 善巧安心止观4. 破法遍5. 识通塞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九集讲解:上传下喜法师地点:宁波慧日禅寺时间:2018年本集视频时长:45:37(六)十乘观法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既缘无量四谛而发心,便须以行填愿,方令誓愿不虚,所谓行,便是止、观。 修止,是止一切境界相,于一切境界,无所分别;修观,是分别因缘生灭相,分别诸相,观诸理趣。 若人但修于止,于止生爱,味着禅定,便应修观,分别诸法,以资策起,使不爱著;若人但修于观,心则浮动,不能证定,便应修止,止一切境界相,离诸分别,心则澄定。 止观二法,不相舍离,互相资助,这是善巧安心。 圆教以心体本寂为止,即寂之照为观,今虽未能如此,然亦须止观兼修,定慧相资。 第四.破法遍。 先修空观,破见思惑;次修假观,破尘沙惑;再修中观,破无明惑。 圆教初心便伏无明,见思、尘沙任运先去,今则次第破三惑,所以不同。 第五.识通塞。 空、假、中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为塞,是塞须破,是通须护,位位检察校计,令无塞不通,若误以塞为通,或不能以通通塞,便为不识通塞。 圆教塞即是通,无塞非通,今则通塞有异,须破塞令通,所以不同。 --- 《天台宗纲要》原文佛/日/清/凉/宝别教这里面,“空、假、中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为塞”,我们有没有这三惑? 在别教里才讲到无明惑、尘沙惑,实际上我们连无明惑的资格都没有,我们只能讲见惑、思惑。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三惑才为塞。 如果对我们来说是塞,就要把它破掉。 世间说“求学不教一疑存”,老子在《道德经》也讲,“为道日损,为学日益。 ”我们明明见惑、思惑都有,虽然说塞(se),也叫塞(sai),塞什么? 是不是塞我们的智慧? 是不是我们转凡成圣的道路堵塞住了呀? 我们极乐世界的路是不是堵住了? 碰到这些路障,要把它通掉,所以“是塞须破,是通须护”,交通很通畅,我们要珍惜保护好它,“位位检察校计,令无塞不通”,而且下面一句,“若误以塞为通,或不能以通通塞,则为不识通塞”,这每句话都那么重要。 圆教是“塞即是通,无塞非通”,那我们干脆不学藏教、通教、别教了,直接学圆教好不好? 其他的都不学了,直接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 念佛的人要不要有老师? 念佛的人可以不懂,他的老师可不可以不懂? 如果老师也不懂,那就很危险。 FORIQINGLIANGBAO以前有个老太太跟我师父说:“师父呀,我这个人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我其他的修不来,我只会念一句佛号。 ”我师父看看她,然后看看我,我就知道我师父什么意思。 只会念阿弥陀佛,这口气多大! 别教的境界已经那么高了,阿弥陀佛名号还没出来呢。 只有圆教才讲到阿弥陀佛,讲到十方诸佛的佛国,佛国的威德,佛国的清净。 小乘佛国的人一辈子也看不到《阿弥陀经》的。 因为我们是大乘佛国,可能一学佛就念《阿弥陀经》,这是佛无问而说的经。 但是人往往不知道高低,也不用人解释,觉得《阿弥陀经》很简单,觉得阿弥陀佛佛号我也会念的。 明明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连有量光有量寿还没理解明白呢,更不要提佛国了。 如果佛不来跟我们说,我们哪里知道自己有见惑、思惑? 哪里知道自己是什么境界? 哪里知道什么因落什么果? 所以我们要惭愧的。 我们现在愚痴到什么地步呢? 明明不知道,却以为知道,所以“空、假、中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为塞,是塞须破,是通须护,位位检察校计,令无塞不通”,下面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若误以塞为通,或不能以通通塞,便为不识通塞”。 圆教是“塞即是通,无塞非通,今则通塞有异,须破塞令通”,所以别教和圆教的区别就在这里。 拓展学习资料 《中论》  龙树菩萨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因有此阴故,而有彼因生。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如是则应言,从他而作苦。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2-01-23 22:33:3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