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01 三观(一) 内容: 5001  三观(一)想到给年轻人讲,就给他们一个基本的通识。 因为前阵儿讲哲学史这一类的,忽然就更清晰了。 翻过来又看哲学史,我意识到,这个东西的门其实已经打开了。 它是什么呢? 像比如讲十二因缘,包括讲语言、语言背后的经验、语言背后的相信、基于语言的行为。 它们之间的循环,形成了世界。 那我们就有不同的世界。 比如西方世界,包括西欧,北欧,或者德国,意大利。 我们会知道,它的语言神话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后来意识到,为什么这么去讲。 实际上是在用佛法这样的语言和行为。 我从语言开始讲,那我勘破语言。 尤其给年轻人讲,我们看到现在西方的言论;或者看到所谓中国人的言论的时候。 我们不被“语言”所骗。 就能看到他语言背后。 这样的一个通识,实际上在梳理。 比如说每一个文化,它的语言、行为、逻辑是什么? 这样的一个通识之后,你在听西方的时候,我即能够了解西方,而且我也可以“用”,但是我又不被它卷入。 同时用中国的思想的时候,你也分的清楚哪门是哪门。 即有它的方便,什么时候用庄子,什么时用老子,什么时候用儒家,或者其他学说。 你很清楚它在什么位置,它的底层是在干嘛。 就像咱们说儒和道之间的差异一样,我们就不会被语言所障。 也不会一上来就博大精深啊! 怎么个历史啊! 或者学者的东西。 这是一个层面。 第二层面就是说,中国恰恰是一个,我上回讲“文”的生发。 从一开始它就基于“天地”。 有一种说法,印度文化是研究人和神的关系,中国的文化是研究人和天地的关系,然后西方的文化是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或者倒过来有的是说西方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 说中国人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其实人和人的,实际上儒家的人伦。 但是中国内功的东西,真正背后择(zhai)出来的,我们说艺术,其实那是人和天地的关系。 所以人和人就落成:好像中国人这种人情世故,满脑子都是人,都是怎么做人的学问。 不管是仁义礼智信,还是坑蒙拐骗偷,都是这套阴谋阳谋。 其实这不是中国的核心。 所以在西方人来看,他也不是很重视孔子怎么样。 他们会更重视老子庄子。 什么是相对你的文明真正独特的基因。 你和别人的差别性,如果人伦,其实差不多。 因为人和人,再怎么理解,其实人的特性是差不多的。 但是我和天地的关系,以这个来自于它用的生命的层面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差异很大。 如果借它这个玩笑的说法,西方更多是人和人的关系。 因为它是人和社会的关系,哪怕他研究人和自然,其实依然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上帝的关系。 因为上帝是达不到的嘛。 这当中不管是赎罪也好,其实是人和人。 这时候的人,是一个多意的人,是一个社会,人和社会的关系。 所以它们形成法的观念。 我们说古罗马这么下来,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包括从亚里士多德讲的人,就是百科全书级的再往下。 亚里士多德贯穿着西方的整个的一直到后面的思想。 再往后它不管是教会,其实它都是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研究自然,其实仍然是人和人的关系。 因为那个自然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它不需要去感恩大自然。 它需要感恩的是上帝。 所以我污染不污染,气候怎么变,那是上帝的事情。 比如你是黑人,你在什么位置,那是你的地位低,你的业障重。 我们白人是上帝的选民,你们黄种人、黑种人,越往后越low。 所以我们唯一需要感恩的是上帝。 我不需要感恩人,这是他们底层逻辑。 我们说看到的是“语言”的关系。 所以基于这个,梳理类似像十二因缘,就是用这样的方法。 基于语言去看不同文化,它的语言观念、关系。 实际上这形成一个通识。 这种哲学史是一种,基于对佛法的一种生命关照的。 反过来去看人,去了解人的运转和社会的运转,语言的运转的方式。 它的底层方法是这个方法,然后我反过来去讲世界。 你去看,这时候它就形成一个通识。 我们说三观要正,一个是宇宙观,宇宙怎么生成的。 从“无”到“有”的生发。 第二是世界观、价值观,价值观比如我们和天地的关系。 我们去看中国的东西,我们说“德性”。 其实就是中国讲天理也罢,是要合于德。 而这个德,恰恰是人在天地之间。 所以人而文之,文化。 整个儿讲下来,“觉”也罢,实际上这个当中,就是德性。 中国艺术其实是内证。 中国的真正的内功是引而不响的。 王羲之他跟你讲书法,但他很少讲他的修为怎么完成的。 比如很多老师,比如你看历代文人,好多的画,倪瓒的画,看到沈周。 看到各种艺术,但是他怎么样成的? 苏东坡,黄庭坚怎么学过来的? 你是不知道的。 就是他的内证,你是不知道的。 他说他见一个禅师,或者遇到什么,哪怕说心学、理学。 当然王阳明讲那个《格物致知》,其实提到这些了。 其实那部分是玄的,很少拿出来讲。 那是在内在境界,他不会给你讲他怎么完成的。 他只告诉你这个修为你要自己去做。 后来就意识到,因为在学术上这东西是很讳忌的。 就是不能讲的东西,因为就讲成玄了。 如果我谈艺术就只谈艺术,要不就谈宗教和修养了。 所以讲的艺术史和哲学史,都特意要规避这一块儿。 所以他们所谓就艺术谈艺术,他可以谈禅的美学、禅的艺术文化。 但是他不涉及到那一层,那一层它要绕开。 因为那是学术规范和学术圈形成的就是一个禁忌。 但是到我们这来讲,这才是中国这的核心。 恰恰我们回到这种生命的时候,恰恰是一种自我觉知。 就是像苏东坡怎么完成的? 黄庭坚怎么完成的? 这个才能是教育。 你像说学佛的学半天,怎么修出来的? 它怎么达到的? 那个才是关键,是不是? 我告诉你念咒去吧,那就行吗? 它是背后的一套方法论。 所以我们说三观,宇宙观,认识论,我怎么认识? 还有一个实践论,就是我在生活中,我具体的判断抉择我怎么做。 所以这是三块。 基于年轻人,就是20岁的人,给他们一个通识。 世界观就包括世界的形成,包括世界的语言,各种相的流转。 我们说十二入,十八界,包括业的流转,因缘的流转。 所谓就是《楞伽经》的百八问,后面的蕴、触、界。 因缘、修学、生灭,这些都是缘起的。 我们恰恰就是要知道健康,要证悟这个健康。 但是你就要知道各种病因,就是生病怎么生的? 中医和于天地之气,但是反过来你怎么逆了天地之气。 什么时候不该吃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喝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一定会得病。 所以反过来我们要了解因缘,基于因缘了解空性。 这时代的资讯如此之多,文化多元 ,恰恰我们直接面对的是世界。 不像以前我只是所宋代怎么样。 就是现在你打开电视、点开手机,所面对的整个的生活中具体的世界和观念。 所以我给予这样的一种方法论。 就是去怎么解开世界的这些语言。 才能物物而不于物。 这是属于世界观。 第二认识论,我们说理事回话互,明暗,行解相应。 整个一套修学。 这个背后是怎么完成的? 你要会回互,会参。 你怎么走向未知,你怎么面对无常。 这些都是学校,和现代知识,都是知识论。 它的认识论是形成科学方法,通过科学实证的那种方法。 那么这是西方,到休谟,一直这么下来的。 到咱们说知识就是力量。 等于西方的科学方法怎么行成的。 从文艺复兴再下来,这是它的认识论。 可是我们中国的认识论,是打上古开始,我们要在“天地”当中生活。 所以我们形成“言象意”,就是我们面对那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说要讲西方那条脉。 你想它这个历史是几百年的文明,从文艺复兴下来,再延伸一直上去。 那中国那条脉,恰恰我们讲“人而文之”,那个“文”的产生。 从中文的产生,中国这个拼音文字不一样的。 我当然要说“文”怎么产生的,而不是只是把语音标上字母,把它记下来。 最初“山河日月”,“天地”,包括它怎么发生的? 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那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面对巨大的不确定。 而这个方法恰恰面对这个时代。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是更适用的。 在工业文明的时候,那种确定性,你是用西方那个是最好的,科学进步是吧,经济发展。 但是到面对“不确定”,我们的人心,它科学的另一面就显露出来的,人会被技术所卷入。 人心,包括技术不断的内卷,然后越来越乱,抑郁。 所有生命越来越……你那个再好,它不解决生命问题。 甚至生命问题更严重。 这是它无力的部分,恰恰是我们中国的这个部分。 恰恰是在这时候,不是面对工业的那样的一个人。 一个螺丝钉,一个机械运动当中的一个环。 那是它从西方的机械主义,人是个机器,社会也是机器。 所以它像操纵机器的,理解机器一样去理解这个东西,所以这是一个环。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2-01-21 00:09: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