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性,在九法界而不垢,成佛道而不净 内容: 《天台宗纲要》静权大师 述   第二十七集(一)别教(五)六即1. 理即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七集讲解:上传下喜法师地点:宁波慧日禅寺时间:2018年本集视频时长:37:38(五)六即就别教而谈六即,还是有点勉强。 别教虽谈佛性,仍是六而不即,真、俗、中三谛,历别不融。 佛性在生死、涅槃之外,不即生死、涅槃是佛性,六个阶段的位次,仍不能一味融通。 今且依圆教教义,就别教而谈六即的位次。 先制一表,表明六即的位次,然后依次叙述。 六即位中,观行即:外凡,有十位;相似即:内凡,有三十位;分证即:有十一位;究竟即:一位。 这五十二位,分别见于诸经。 现在正依《璎珞经》来说明菩萨历位断证之相,把五十二位束为七科:便是信、住、行、向、地、等、妙。 又合七科为二:便是凡、圣。 凡中又分为二,信为外凡;住、行、向为内凡,亦名为贤。 圣亦分二:十地等觉为因,妙觉为果。 --- 《天台宗纲要》原文别教的六即里已经有妙觉性,有五十二位菩萨了,但还是有点勉强。 因为“别教虽谈佛性,仍是六而不即”,只有圆教的六即才是真的六即。 正因为这样,这里的六即我们还可以去思惟它的逻辑,依着这个法还可以运载我们的心。 从藏教就开始讲六即了,通过藏、通、别、圆四教所讲的这些区别,就是让我们知道不同的智慧,这六即所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如果讲的都一样了,我们又会搞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说是“历别不融”,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是三界外的菩萨,所以这就是五十二位次里面的信、住、行、向,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为因,妙觉为果”。 佛初地不知二地境界FORIQINGLIANGBAO(五)六即一.理即。 就是但中佛性。 这但中佛性,超出生死、涅槃二边之外,不即生死,不即涅槃。 一念迷昧,但中佛性便随了染缘,而出生九法界的依正;一念觉悟,但中佛性便随了净缘,而出生佛法界的依正。 在随染缘的时候,成为九法界的生死,而但中佛性的本身,并没有被九法界所染;在随净缘的时候,成为佛法界的涅槃,而但中佛性的本身,并没有被佛法界所清净。 所以说:在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 十法界并不就是但中佛性,而是离十法界外,另有但中佛性。 九法界的生死染法,是俗谛有边;佛法界的涅槃净法,是真谛无边,但中佛性超出真、俗,空、有的二边。 圆教的中道佛性,与一切法圆融无碍,即一切法无不是中道佛性,而但中佛性则不如是,但名中道,不是真正的中道,所以叫做但中。 --- 《天台宗纲要》原文但中佛性这一段很重要。 作为别教的菩萨,但中佛性已经很厉害了,这里是“超出生死、涅槃两边之外,不即生死,不即涅槃,一念迷昧但中佛性,便随了染缘,而出生九法界的依正”。 我们一般都说十法界,十法界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以外就称为九法界,九法界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 菩萨就属于第九法界,所以九法界的正报和依报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迷昧了这个但中佛性的时候,就随了染缘而生出来的,所以就有了九法界的生死。 但是这个但中佛性有没有被九法界所染? 不会的,就像我们现在做人一样,我们的依报、正报都在人道,但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受染污? 没有的。 只不过我们没有觉悟到它,没有皈依它。 如果皈依了这个没有染污的佛性,我们就会出人法界。 哪怕就是菩萨,随着净缘的时候,成为佛法界的涅槃的时候,请问这个但中佛性本身有没有被佛法界所清净? 我们成佛之后,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增加? 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变干净? 没有的,这就是《心经》里讲的“不垢不净”,在九法界而不垢,成佛道而不净。 所以“九法界的生死染法,是俗谛有边,佛法界的涅槃净法,是真谛无边,但中佛性,超出真、俗,空、有的二边。 圆教的中道佛性,与一切法圆融无碍,即一切法,无不是中道佛性。 ”别教还是有点不一样,“而但中佛性则不如是。 但名中道,不是真正的中道,所以叫但中”。 等觉为因 妙觉为果别教菩萨的见还没有达到圆教的中道佛性的见。 请问别教菩萨跟圆教菩萨要做佛事,祂们超度众生的力量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的,别教的菩萨有可能还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施食,菩萨幻化出来施给众生的,众生吃了就自然证得法性力,就可以解脱。 那如果圆教菩萨要做佛事呢? 有可能祂什么也没有,但是众生一见到祂,有可能当下就解脱了,这就叫见解脱。 祂跟众生之间只需要缘分,就像文殊菩萨的十大愿里所说的那样,不管是我恭敬你,还是你恭敬我,不管是我供养你,还是你供养我,不管是你拜我做师父,还是我拜你做师父,只要你与我有缘,都可以让你解脱,这就是圆教的菩萨。 圆教的菩萨实际上就是佛,所以别教的菩萨跟圆教的菩萨是不一样的,这就叫“初地不知二地境界”。 但是别教已经有但中佛性了,也是很了不得的。 扩展学习资料《菩萨璎珞经》姚秦沙门竺佛念译佛子。 是故名门摄一切功德行。 佛及菩萨无不入此名门。 一切神通一切因果。 一切境界亦入此名门。 佛子。 是名门十方诸佛所说道同。 不增不减决定师子吼说。 当以誓自誓受持读诵。 解释义味。 愿一切众生。 同入我法同我等佛。 应如是修学。 佛告敬首菩萨。 佛子。 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 所谓初发心住。 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 菩萨常行十心。 所谓信心。 念心。 精进心。 慧心。 定心。 不退心。 回向心。 护心。 戒心。 愿心。 佛子。 修行是心。 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 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 所谓十信心。 心心有十。 故修行百法明门。 常发无量有行无行大愿。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2-01-15 22:49: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