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18 觉有情(一) 内容: 6018  觉有情(一)事情的好坏,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深的问题。 否则我们面对世界,面对轮回,那不就很简单了吗? 那还需要那么多佛法吗? 包括还有那么多本尊法呀! 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不过从佛菩萨示现的故事,本身都在示现不同的方法。 还有那么多菩萨的名字,念华严经,有那么多菩萨的名字。 也就是它并不是一个方法,它有无数的方法,所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即便禅宗,我们说禅风,大家总认为好像禅风是拿来修的。 其实不是,完全颠倒了,修法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是这个老师,他的接引的风格,他和学生和环境交流的风格,会形成他的禅风。 就跟做饭是一个道理,这个师父可能偏辣一些,偏咸一些。 那个师傅可能善于做腌制的。 那个师傅可能适合做面食做的特别好。 其实这就是禅风,你哪个对了口了,吃了舒服那么就能养道。 大家把这个当做修行就颠倒了。 老是以为临济,曹洞,这是老师的接引方法。 当然跟这个老师怎么过来也有关系,我们更多是看老师他怎么过来的,所以形成他的禅风。 如果我们本身和老师这种结构很相近,那么他的路对你就很有借鉴。 如果很不一样,可能即便老师很好,你不对机。 契入不了,或者和他的表述方式和你的一个阶段也许契入不了。 那么以前禅宗就提供了那么广大的,说江湖,那么多禅师。 你就可以行脚,行脚当中,其实不断的历练,不断的丰富。 那也就像你(学生)刚才问的问题。 一件事情,我们固然说它好,不好,“好不好”是价值。 但是确实很多事儿,比如六道它是有层次的,各种界也是有层次的。 难易程度,有些问题就是不是说很难,因为因果可能很复杂。 有些事情看上去很复杂,可能解决很简单。 那这里边就是非常的复杂,如果一个简单的回答,其实可以不负责任。 我说你念佛就好了,你去忏悔啊,或者你做些供养呀。 这些都是就跟你回去喝点水,睡一觉是一样的回答。 说你休息休息可能就好了,这个没有什么差别。 这个问题,这才是真实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问题。 那反过来,我们看这几个要点在哪里。 还是回到这个课的几个节。 第一个,法供养,面对这个事情,不管大小,如果不是那样的话,它也无非是在解决事情。 不管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像现在的科学一样,那这是一个分野点。 另外一方面,就是业是可以消的,因缘也可以转。 有些是定业,有些是不定业,有些它只是一个苗头,有些它正是凝结的过程,是未来的那个事项凝结的过程。 所以所有东西是交涉在一块儿的。 包括我们宿世又跟不同的佛菩萨交织在一块儿。 可能你的问题是很大的,但是同时你又在这个时候,和一个佛菩萨,比如一个宿世的因缘凝结。 那你这个时候,这个佛菩萨的大药,刚好可能就解决你这个大问题。 或者通过这个大的问题,使你契入这样的佛法。 这都不可思议,都很难说,站在那就随便一说。 都要观察因缘,当然完全做到只有佛能做到。 我们回到具体的事情来讲,第一是:明觉。 这事情是怎么回事儿,先从世间的层面。 这就涉及到我们说的五眼。 我们看待事情是有层次的,所谓肉眼,肉眼就是我们的妙观察智。 也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去观察、拣择,就是我们会知道好坏。 所有科学,我们各种的方法,就提供的是这个层面。 至少说这个人有学识、有格局、有视野,去看待一个事情,这是我们世间的层面,就所谓肉眼。 那么天眼,就会看前后的因果。 这个事儿发生,不只是我们肉眼看的。 比如这是一个业果,还是一个因缘点,还是一个往昔的一个什么事情使它形成。 那么多大程度是我们能解决的,多大程度它只是一个果报,它也就这样。 这个人的福报怎么样,就很多很多参量。 那我们就是能看到,通过前后的因果,来判断这个事情,那么这是天眼。 那么再往后就是慧眼,慧眼是包括我们空性的问题,这个包括我们在空性层面。 在什么样的修持见地、层面,怎么解决。 就像说什么时候用断法,什么时候用超度。 这时候就不只是观察,是说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法眼,所有都不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如幻三昧,是在这个法眼。 那再往上是佛眼,这个大幻化王,如来藏,这我们就不解释了。 遇到这具体事情,还是分这几层。 从世间来讲,起码事情一二三四分清楚。 这个困境,多大程度是在什么维度的。 然后有有多大解决可能,进而看到,到底这个事情,它本质是什么回事儿? 就是更深层次的,它是什么问题? 如果它只是有些众生啊,或者有些其他的业。 那我们通过修持,通过放生,通过供养,通过忏悔。 那个能量被释放掉,那样的一种业力被转化了,这个事情可能就变化了。 如果它已经是一个固化的业,到这里显现的时候。 那我们就是说,我们只能是保持自己的修持状态。 然后去走过这段路,进而说再往周边的,更大的因缘上,我们能做什么。 或者是现在是这样了,为你往后的因缘上,怎么做铺垫。 大概这是一个原理,那我们说具体的事情的时候。 那我们作为自己的话,抛开事儿,刚才讲的是事儿。 那我们回到理,那理就是:第一,这件事儿我卷入没有。 我有没有这种情绪的叠加,有多大程度是跟我的情绪和以往的这些因缘有关。 还是说它就是一件儿事情,我在这事情当中,要介入,或者要参与的话,我能够做什么,这是另外一层。 那么我们回到理,就是说所谓的,如果是我们自己的话,首先要保持自己心不动。 或者是尽量的维持自己一个正常的状态,那么通过修持,使自己尽量不卷入事情。 然后去是善待整个的事情,那么这是一个层面的事情。 另外呢,那我们有时候就需要消业。 就从自己这儿来讲,就是大的业力,我们通过整个周边,甚至有些需要去缘起咒,因为它是因缘而生。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去不让它再产生后续不好的因缘。 那么有时候是用缘起咒,有时候是用百字明,有时候用普贤行愿品,有时候用阿弥陀佛。 这有不同的佛菩萨的经咒去处理。 所以这个呢,都可以具体的,到这个层面,就只能具体说了。 所以就是第一层,是自己尽量保持状态,这是前提,不能被卷走。 第二,这件事情,大致的处理事情,毕竟不光你自己,还有事情嘛! 所以我们在理上,这个事儿是缘起的事儿,是业力的事儿就用百字明。 如果是因缘来去就用缘起咒。 如果是一些需要额外的,需要三宝的加持的来解决的,那有是其他的佛菩萨的咒。 那么最根深深层,我们去认识到它是,我们更深的认识到轮回过患,认识到整个的因果不虚,认识到缘起性空。 那么到这儿的时候,其实这个大概就是,基本都在点儿上了。 就是这三个层面。 空性的层面,空性是有次第的,空性到什么程度呢,能够转多少。 这个还要看这个人的能力,和其他人的福德因缘。 大概是这样。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2-01-12 23:08:2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