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的威信、声望从哪里来? 内容: 第一百七十二句:【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义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七《蜀志》,《三国志》中的《蜀志》。 本句讲诸葛亮做相国时是怎样务本的。 诸葛亮担任宰相的时候,“抚百姓”,安抚百姓。 三国的时候战乱很多,要让民心安定,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不容易的。 诸葛亮确实是为百姓着想。 他修缮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至今还利益后人。 “示义轨”,明示礼义规范。 古人都要制礼作乐,用礼乐来教化人民。 要明确各种各样的规范制度,让人的行为都有遵循之处,知道善、恶,美、丑,是、非,而且要通过教育使礼乐、规范深入人心。 “约官职,从权制”,“约”少、省减,就是要精简官职,采取权宜的法制。 官职一多,老百姓的负担就会过重。 人浮于事,老百姓又负担过重,就会对官府不满,矛盾就会加深。 精简官职,使人当于事,从事耕种的人就愈来愈多,这也是一种务本的做法。 一些法制政令已经不符合时势的要求了,就要采取一些权宜的法制,适时调整政策。 “开诚心,布公道”,以真诚待人,处事大公无私、开诚布公。 如果处事不公道,就会让人心有不平;不平累积多了,就会有怨;怨再提升,就变成了恨;恨再提升,就会产生矛盾、冲突甚至斗争,社会就不稳定了。 所以为官者、领导者处事公正特别重要。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对于竭忠尽智、有益于国家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触犯法令、玩忽职守的,即使是亲信也必定惩罚。 这是诸葛亮公道的一个具体表现。 赏罚分明,让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和他的关系很亲密而免于受到惩罚,即使是亲信也不敢去做坏事。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认罪悔改的,即使罪行严重,也必定从宽开释;巧言掩饰的,即使罪行轻微,也必定要从严判刑。 这说明,诸葛亮执行刑法,是治人心,而不仅仅是管束外在行为。 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发自内心地痛改前非,就给他机会,从轻处罚;如果拒不悔改,还想方设法巧言掩饰自己的过失,那就从重处罚。 这样才能引导人们从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心上去悔改。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就算是善行再微小,也要赞赏、奖励;恶行再微细,也要指责。 这是善恶分明。 “庶事精练,物理其本”。 “庶”是各种各样。 他精通熟悉各种政事,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理其本”,凡事都从根本上治理。 “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循”顺着、依照,循着职位来要求实效。 “不齿”不允许,不允许弄虚作假。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 最终结果是在蜀国的境内,人人都敬畏他、爱戴他。 因为他处事公正无私,而且赏罚分明,所以人们既敬畏他,又爱戴他,他有道德之威。 明朝的郭允礼,写了一本书——《官箴》,是做官必须坚持的原理原则。 这本书中提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底下的官吏部属,不是害怕我严苛,而是敬畏我廉洁。 因为我处事廉洁无私,所以才能让属下官吏敬畏。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人民不是佩服我有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是佩服我公正无私。 公正无私的人,老百姓就会敬重而不敢轻慢;廉洁的人,官吏就敬畏他,不会欺骗他,所以“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可见,公正廉洁是为官者最重要的德行。 “公生明”,公正的人就不会被私欲所障碍、所蒙蔽,看事就能够看清楚,判断事情也能够公道。 “廉生威”,人的威信、声望从廉洁中来。 “威”是道德之威,不是因为他很会发脾气,对人很凶,而是因为他的德行让属下佩服、尊重。 诸葛亮之所以受到百姓尊重,就是因为他公正廉明。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刑罚、政令虽然严厉,人民却毫无怨言,就是因为他处事公平,而且勉励、禁戒都非常明确。 “劝”是劝勉人做善事,“戒”是禁戒人做恶事。 赏罚分明,而且处事公平,不徇私枉法,这样才受到人们的尊重。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识治”,懂得治理的策略方法。 诸葛亮称得上是懂得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能够和管仲、萧何相媲美。 管仲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帮助齐桓公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萧何是刘邦(汉高祖)最著名的大臣。 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萧何既懂得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方法,还能够举荐人才,没有嫉妒之心,全心为国家着想。 诸葛亮可以和这两位相提并论。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2-01-10 22:48: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