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15 真心在迷(一) 内容: 6015  真心在迷(一)《真心在迷》,我们恰恰看几个问题啊! 我们经常谈到语言的问题,历史因缘的问题,还有就是底层的时代或观念的问题,那我们来看看这一篇文。 有几个方面,中文有一个特质,因为它从一开始始于言象意的系统,所以它特别适合表达言外之意,象外之玄。 这是中国象的文化的一个特质。 同时中国的文章的音律感,后来产生一个弊病是什么呢? 就是着重于语言的对仗,和音韵的节律感。 却不重视对这种概念、语言,或者一种很细的辨析。 往往就是说,像传统禅宗就有这个问题,要不就是一种公案,那是一种灵机的一种高手之间的显现。 但是还有很多,所谓诗情画意、江月照松风吹,或者是顾故弄玄虚。 在一个罗圈话,转圈说,说来说去好像就说那么个意思,又什么意思都没说。 所以很难给以清晰的指导,这就是传统的禅宗。 又叫禅宗的文献,所缺少的部分。 当然在那个时代,那个条件下,很多都是用生命直接传递的。 能记录下来的文字,或者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它的核心。 所以说留下的文献很多,但并不是修法。 我们要清楚这些文献很多都是一种片段的记录。 真正核心的那个场域,并不是同文字直接能得到的。 就像一个森林,它的生态系统,并不是那么容易直观到的。 那你可以说空气新鲜啊,或者可以写几首诗啊,庐山烟雨浙江潮啊,这些话都好办。 但是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真正要在其中,要传承,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信息往往语言不详,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也通过这个课本身呈现出来。 就是不能落文字相。 比方说,我基本课程不会说,它怎么写,我怎么讲。 而是基于更像一个命题的演讲,基于这么一问,或者这些词汇,我们又能展发出什么? 就是此刻对生命有意的东西,这个才是禅宗。 这个活泼泼的,禅宗经常讲,这个且不论,你再道一个来。 这个说法儿,在这儿了,你说一个你的,这个才是禅宗。 所以这个方式,我们要依文解字,三世佛冤。 但是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既不落文字,但是句句合于经意,这个才是。 禅宗还有句叫“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这“见过于师”,未必弟子一定比老师高 ,或者一定高很多,而是他有新意,有他的生命特征,所以他能够讲出他的话。 “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你把老师的话都学下来,去再跟别人讲,其实这样的一代不如一代,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看从五代到宋的公案都是非常好看的,很精彩,当故事看也很精彩。 但是一旦到了明清,就都是些同语重复,很少能够有那样的一种鲜活。 基本在重复以前人的话,这就是问题。 这就说明禅宗已经没落了。 这种活泼泼的又不在语言文字上,所以它即让我们不落窠臼,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可以假装是那样的一种方式。 因为大家都不懂嘛! 那就好办了。 并不一定是恶意的骗人,首先是自欺,是自己在骗自己,自己躲在这里面。 然后又去跟别人讲,叫以盲导盲,盲盲下地狱,这是第一个层面。 就是古代中文,尤其在修行上,这样一些文字,它有它的优势的同时,它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要清楚。 所以每一个东西都不着相,所以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并不在那样一个固化的制度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才是禅宗。 所以再讲第二个层面,就是说在古时候,很多方式是合适的。 因为那时候的人是简单的,社会是单纯的。 至少做一个出家的修行人,他所面对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自然和生命本真的环境。 和我们现在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如此高的技术,和这种各种虚妄的叠加是完全不同的。 反过来藏地也是一样,传统的藏地的修法和它的环境,和我们现代的环境,也是囧然不同的。 所以修行不能“刻舟求剑”,不能说我们以往的圣贤都是这么成的,我们过往都是这样,就可以了。 有没有看到时代在变,水已经流过去了,我们抱持着“这个”,往往是一种怠惰。 有一种躲在舒适区,或者是拿着权威做挡箭牌的时候,就可以不作为,也可以不去把自己暴露出来。 那样,可是真正的佛法就是把自己暴露出来,去面对的时候,所产生的这样的激发出来的所谓众生度佛,这才能使佛法活泼泼。 所以佛法的内部,你也看到差别,甚至和不同的宗教之间的差别可能还大,恰恰这就是佛法。 所以佛法的,像大唐盛世兴起,瞬间的倒塌没落,这些恰恰是佛法。 所以不能“刻舟求剑”,不能“守株待兔”,这是第二个层面。 所谓真心在迷,你看我们怎么呈现这个问题,第一,不能迷在文字,第二,不能迷在历史的那个片段,不能去假装是什么样,这是不可以的。 第三个层面,我们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在古代的时候,贪、嗔、痴,基本比较单纯,至少是你自己的事儿。 现在呢,不仅是你的事儿。 为什么呢? 有这个时代处心积虑的惦记着你,是什么意思呢? 我饿了,我吃了一个包子,紧接着这个算法就给我再推送包子,我可能就吃了第二个、第三个。 甚至我再来点儿别的东西。 那么我第一个包子,这是直心的,我饿了去吃。 我这第二个包子,是我需要还是系统在诱导我。 那么我们想,看短视频,我们看的媒体,我们每天消耗的时间和生命,有多少是你的第一需要,有多少所谓是被算出来的。 而这个时候,整个的算法,整个时代的商业,资本的机制,又充分的开发你的蕴、触、界。 触就是十二处,就是感官,好看的衣服,设计优良的产品,打折优惠,方方面面的。 蕴、触、界,因缘,你前面做了什么,我后面就根据你的行为,去诱导你什么。 或者去开发你都没有意识到的潜在的欲望,或者恶行。 蕴、触、界,因缘、行,你的行为,各种行为,甚至生、住、灭。 这个完了是那个,小学毕业了你得考中学,中学完了上大学,每一步都是可以去设计的。 甚至设计你的生、住、灭,就像游戏一样。 一关一关的过,一关一关的投食,去喂你 ,去引导你,去按照他们,把生命消耗这上面。 甚至我们的知识、焦虑都被引导。 这个时代,也就是这种虚妄细论,和基于系统性的,去挖掘你的潜在的这些漏洞,是古时候没有的。 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修行,即便你在寺院,即便你躲到山里。 你就算一个山里的修行人,你都架不住很多居士,他们会带给你的这些虚妄。 如果你勘辨不出来,可能不但你帮不了他们,你可能被他们拽下水。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1-12-28 21:03: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