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供养什么人的福报最殊胜? 内容: 佛言。 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持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 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一段文,是比较一下福田的胜劣,令人知道供养的胜劣。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所以佛说,你想行布施,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才是重要的;你想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不懂得种福的法,那么你种了,也是没有福的。 所以说,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 为什么? 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他们所做的恶事,都是你帮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你帮助他们做恶,帮助他们做坏事。 你若布施给一个善人饭吃,他吃饱了,就去做好事──那么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成就他做的好事。 所以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你布施饮食、财宝,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在里头了。 甚至于你布施头目脑髓,帮助人做善事,你把生命都布施出来了,那么他做的善事都是你成就他的。 你若帮助恶人,你布施生命,那反而造罪了。 可是你饭一千个善人,这善人就是不做恶事的善人,不如布施给一个持五戒的人这个功德大。 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你布施饭给持五戒的人,持五戒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十善的这个人。 可是你布施给一万个受五戒的这种人,不如供养饭给一个证初果须陀洹的圣人那个功德大。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你供养百万个初果须陀洹的圣人,不如供养饭给一个二果斯陀含的圣人。 因为初果不知道二果的境界,初果是破见惑,二果是破欲界六品的思惑,这前面都已经讲过了。 所以你供养饭给二果斯陀含,比供养初果须陀洹的功德更大的。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你供养饭给千万个断了欲界六品思惑的二果斯陀含,不如供养饭给一个三果阿那含的圣人。 三果阿那含,也就是把欲界九品的思惑全都断了,才证三果。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你供养饭给一亿个证三果阿那含的圣人,不如供养饭给一个阿罗汉的功德大。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你供养饭给十亿这么多的阿罗汉,又不如供养饭给一位辟支佛。 辟支佛叫缘觉,阿罗汉叫声闻。 声闻是闻佛的声音而悟道;缘觉是在有佛出世时,修十二因缘法而悟道的。 若在无佛出世时,观一切万物幻化无常的这种境界而悟道的,这叫独觉。 所以你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位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供养百亿那么多的辟支佛,不如供养一位佛。 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诸佛,无论哪一尊佛,你都供养他。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供养饭给千亿三世诸佛,也不如你供养饭给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者。 无念,念而无念;无住,住而无住;无修,修而无修;无证,证而无证,这个就都到圆教初地的果位上了。 这些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者,也就是法身大士,他们都能“八相成道,百界作佛”,都能有这种能力了。 所以我们供养,应该要知道供养的理,知道供养哪一类人有什么好处,因此我们要亲近善知识。 你若亲近恶知识,就学得邪知邪见;你若亲近善知识,就会学得正知正见。 你若供养恶人,就造罪了;你供养善人,就有功德了,所以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阿那律尊者供养辟支佛的果报有一个人想知道这‘天眼通’是怎么得的? 有很多方法,你或者专心念楞严咒,也会得天眼通。 或学习大悲咒和大悲咒的四十二手眼,也会得天眼。 或者不睡觉,学习佛法,也能得到天眼通,不过这方法太危险了,我不希望人依照这个方法学,为什么? 你们可记得在我讲楞严经时,有一位阿那律尊者,他专好睡觉,以后被佛诃骂他说:‘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因为佛这样一骂他,他就发愤用功,再也不睡觉,经过七天,他的眼睛就瞎了。 佛可怜他,于是教他金刚照明三昧,结果他得到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梵语,翻为‘无贫’。 这名字的来源是怎样的呢? 在无量劫以前他是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虽然未做佛教徒,但已明白了布施的道理;当时他只是个种田的农夫,生活贫穷,困苦得很。 靠近他家的山上,住了个老比丘,已证得辟支佛果。 这老比丘每隔七天才下山去化斋饭一次,每次只化七家为限,绝对不多化,若七家都统统布施了那才够吃七天。 如果有一家没有给的话,这一天就不吃东西。 就算化不到任何东西,回去后还是再等过七天才下山化缘。 有一次这农夫就把家里带来的中饭,本是预备给自己在田里工作后吃的,可是见到这穷和尚到山下去化缘,也没有化到东西,他就生出一种布施心,想:‘我今天不吃饭了,就把这饭送给那穷和尚吃吧! ’他并不知道这老比丘是证辟支佛果的圣人,但老比丘就有他心通,一观察因缘:‘哦! 他为什么给我这样不好吃的饭呢? ’这饭叫粺子饭,是一种最不值钱的米,最穷的人才吃那种饭。 这辟支佛一看:‘啊! 原来他没有钱,天天要吃这种饭,今天知道我没有化到饭吃,就布施给我,这功德真不可思议! ’对他就特别欢喜,很赞叹地说:‘如是! 如是! 汝供养心最真也! ’于是又回到山上去。 随后这种田人就看到一只兔子向他跑来,忽然间就跳到他的肩上,随即就黏到他身上,怎样都不下来。 这一下把他吓慌了,立刻跑回家想法子要把兔子拿下来。 再看清楚,原来是只金兔子! 他把兔子割下一条腿拿去换钱。 回来一看,这金兔腿又长出来了,所以他由这样子就发财了,从此以后生生世世都有钱用,永不贫缺。 就因为他供养辟支佛、是以真心供养,所以得到这种果报。 生生世世都叫‘无贫’,都不穷了,这是他名字的来源。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 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受持五戒的居士。 供养一万个受持五戒的居士,不如供养一个受持十戒的沙弥。 供养十万个沙弥,不如供养一个比丘。 供养一百万个比丘,也不如供养一个证初果的须陀含。 供养一千万个证初果的须陀含,也不如供养一个证二果的斯陀含。 供养一万万个证二果的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个证三果的阿那含。 供养百千万万这么多,数不过来那么多的三果阿那含,不如供养一个证四果的阿罗汉。 可是你再供养无法计数这么多的阿罗汉,也不如供养一个‘无修无证’者。 什么叫无修无证? 就是佛。 也就是不如供养一尊佛。 那么你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还是不如供养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人。 今天所说的阿那律尊者,他供养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都不穷了,而且非常富有,不是做国王的太子,就是做全世界富主的儿子。 所以我们想要生生世世都不穷的话,就要供养三宝,将来就有机会富贵。 可是你在富贵时又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 所谓:‘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 阿那律怎会那样富有? 因他贫穷而舍得布施,牺牲个人的午饭,拿去供养三宝,以一念真心得到无量福报。 普通的穷人自己都吃不饱,再拿去布施,自己就没得吃了,所以说‘布施难’。 富贵呢? 就‘学道难’。 那些富贵有钱的人,你叫他来学佛法,他才不肯呢! 二十难中有这两种难,对于这个,我们都应该注意。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发布时间:2021-12-24 21:15:2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