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居士离开寺院回家该怎么做才如法 内容: 事钞云:如此等,在寺中竭力而行。 所为事讫。 辞出寺门,如法作礼。 佛前三拜,至门一拜,门外又一拜。 若僧少时,次第各礼一拜,多者总礼三拜。 前面所说恭敬的方法,我们在寺院中时,必须竭尽全力去做。 下面说明出寺的方法。 所为事讫,我们在寺院中供佛、供养三宝,或听闻佛法之后,要辞别出寺门时,也要如法的作礼。 所谓如法,就是先在佛前拜三拜,接着要礼拜大众僧。 如果人少就按戒腊高低一个个拜,人多的话,就在僧寮外总体一拜。 最后至寺门口一拜,然后出了门外再一拜。 这是印度居士入寺的规矩。 我们最起码离开佛寺时要拜三拜,然后向当家师或住持顶礼,这样子礼辞。 凡以秽俗之身入寺,践金刚净剎法地,自多乖于仪式。 若去时,须自赎其过。 随施多少,示有不空。 凡是以凡夫这种不净秽俗之身入寺,这里的“秽俗之身”,指的不只是身,也包括心,以凡夫不清净的身心,入于佛寺中,践踏佛寺的金刚净剎法地。 佛法之地是非常清净、像金刚一样不坏的。 来到这种清净的三宝之地,自然会有一些违背戒法和疏漏的地方,因此要离开的时候,必须要自己赎自己的过失。 “随施多少”,因为我们来到佛寺,或多或少会损耗常住的东西,即使洗个手,也要用水。 所以我们离开佛寺,多少要补贴佛寺。 “示有不空”,显示“入宝山而不空手而回”。 我们补贴佛寺,甚至供养佛寺,是为自己培福,因为僧众是大福田,所以入寺院能供养,就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了。 若布绢香油澡豆华水,下至扫地除粪。 我们可以布施绢布、布料、香、油,澡豆就是古代洗手用的东西,类似于现在的肥皂,或者花,或者水。 要是没有钱供养也没关系,乃至帮僧团扫扫地,补偿一下,除粪,就是清扫环境,也都好。 总之,我们到佛寺,多少都会有些损耗常住的地方,要补偿,才不会侵损常住。 以上就是关于入寺要注意的事项。 总之一个原则:到寺院时,除了要注意不要侵损常住之外,还有就是要注意,不要看僧众的是非,更不能传僧众的是非。 不看不传,这是消极的;更积极的,就是要恭敬一切的出家众。 不管他看起来有没有修行,只要他现的是僧相,我们就恭敬礼拜。 当然,是否向他学法,或者他开示的佛法,我们接不接受,这都另当别论,但是我们应当恭敬他现的这种三世诸佛清净的幢相。 恭摘自 弘一大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发布时间:2021-12-16 20:50:4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