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交友? 内容: 第一百五十句:【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本句,孔子道出了交友的标准。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无私的人交友,与宽恕的人交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对自己的德行都有益处。 若与谄媚逢迎、伪善奉承、巧言善辩的人交友,就会损害德行。 ”人在社会上,就必然要和人交往,不离朋友。 在五伦之中,父子兄弟是天然而成的伦常,无法选择。 夫妻是半天伦,虽然不是天然的,但是有了共同的子女之后,也就成了天伦。 朋友虽然不是天伦,但是在五伦关系之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人在社会中要交朋友,交朋友就会受到朋友的熏染和影响,所以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有所选择。 孔子为我们讲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哪三种? “友直”,即交正直的朋友。 就是这个人的心中没有弯弯绕绕,正直无私,不会害人,也害不了你。 想要交到正直的朋友,首先自己必须正直,如果自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正直的人也不会与自己相交往。 “友谅”,就是交宽恕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对一切事都能宽恕,不苛刻要求,不把别人的过恶记在心上。 很多批注把“谅”解释为“信”,但是“信”字和前面的“直”字意思很接近,为什么接近? 因为直者必信。 所以此地的“谅”解释为“恕”字更合适。 和宽恕的人交朋友,自己没有压力,心情也会很好、很自然。 “友多闻”,交博学多闻的朋友。 多闻的人,能够通达,遇到事情能提起经典中的教诲,不会钻牛角尖。 和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还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迷惑。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如同井底之蛙。 如何避免孤陋寡闻? 那就是要结交博学多闻的朋友。 “博学”学的是什么? 主要学的是圣贤之道,对儒释道的学问都通达,这样才能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不会被蒙蔽、欺骗。 博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要以开智慧为目的,要做到博而不杂。 什么是博而不杂? 例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去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来自各行各业,修学的方法各不相同。 参访完毕之后,他是什么态度? 四个字,叫“恋德礼辞”。 恋德就是感恩,礼是恭敬,辞就是辞别。 什么意思? 就是你所修学的方法、修学的理论,我知道、我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 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告诉人们一定要专精,博而不杂。 这是讲交正直无私的朋友、宽恕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对自己的德行有帮助。 下面是讲三种损友,“友便辟”,就是交善于逢迎的朋友,即很会说话,言语巧妙,绝不得罪人的朋友,这种人善于谄媚、顺承他人。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有一位朋友叫司马德操。 他对任何事都称好。 他的妻子不以为然,骂他,他也称好,人称他为好好先生。 但是没有人说他的坏话,因为司马德操的行为正直,这种人就不算便辟的朋友。 便辟的朋友善于谄媚逢迎、恭谨周旋,说出来的话不愿意得罪人,就很可能失去正直。 “友善柔”,就是交善于伪善奉承、面柔的朋友,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善柔就是令色。 “友便佞”,就是讲善于言辞、巧言善辩的朋友,这样的人可以无理都辩三分,交这样的朋友有损失。 在古代的批注中,也有人把便辟解释为《公冶长篇》的足恭,把善柔解释为令色,把便佞解释为巧言,可以参考。 在一起学习的朋友都是益友,大家可以在一起切磋琢磨,相观而善。 但要清醒地知道,在社会上与其他人接触的时间更长。 朋友在一起学习,一周可能是几个小时而已,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而且我们所学的,是否真正听进去了? 我们听进去了,能否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 这些都是问题。 中国人有句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成就绝对是自己让自己成就,别人帮不上太大的忙,别人所提供的只是缘分。 如果自己不成器、不上进,即使是圣人来教,对你的帮助也不大。 所以这里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但是能不能成就,更重要的是自己求不求上进。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1-12-14 20:54:1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