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观根本慧论》颂词——(内有消除昏沉和寂止的修法) 内容: 龙树菩萨圣者龙树菩萨,是于过去无边无量劫中发心,并于众多无量大劫中精勤不断地积累二资,又于不可言说的世间界中利益无量众生,为了此间刹土佛法的兴盛而应世化现的。 佛陀也曾亲口授记过有关圣者龙树菩萨降临于此娑婆世界,并广弘佛法的内容。 有关佛陀授记龙树菩萨为此间刹土佛法之兴旺而出世,并依照发心在佛陀示现涅槃,佛法趋于衰落的生死存亡之际,及时应化出世,并广弘佛法的经过,在众多经续中都有所记载。 majority《中观根本慧论》龙树菩萨·造论鸠摩罗什·翻译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在如实证达缘起性的圣者根本智慧前,诸法首先不生,究竟不灭;本性连续不断,却非恒常而住;既不从他处来,亦不往他处去;既非不同之异体,亦非相同之一体。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圆满正等觉佛陀所宣说的,寂灭一切能说所说、法相名相等边戏,超离心与心所、能知所知等名言,息灭生老等众多灾难之立宗,为一切诸说之最上首。 所以,作者于此首先恭敬顶礼能阐演如此甚深妙义之佛陀。 以此偈亦宣说了必要、关联等四法。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任何法都不是从自己而生,如果是自己产生的,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也不是从他法而生,否则,即有火焰生黑暗等一切生一切的太过;也不是从自他二者中产生,因为有前两种过失;也不是无因生,否则有结果恒时存在或恒时无有,以及因缘之勤作无有意义的过失。 《中观根本慧论》二十七品 颂词白话解▲向上滑动《中观根本慧论》龙树菩萨·造论鸠摩罗什·翻译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一 观因缘品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作非具有缘,无缘作不成,无作则非缘,若具作可生。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 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 先有何用缘?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 若有此缘法,则彼无实义,于此无缘法,云何有缘缘? 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若谓缘无果,而从缘中出,是果何不从,非缘中而出? 若果是缘性,诸缘非自性,从无自性生,岂得缘自性? 故缘非自性,非缘性成果,非有中无果,非缘岂成缘? 二 观去来品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动处则有去,此去时之动。 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 云何于去时,而当有去法。 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若言去时去,彼者于去时,应成无去法,去时有去故。 若去时有去,则有二种去。 一谓为去时,二谓去时去。 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 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去者则不去,不去者不去,离去不去者,无第三去者。 若离于去法,去者不可得。 若言去者去,云何有此义? 去者去何处,彼去者将成,无去之去者,许去者去故。 若谓去者去,是人则有咎。 离去有去者,说去者有去。 已去中无发,未去中无发,去时中无发,何处当有发? 于未发之前,何处发可成? 去无去时无,未去何有发? 一切无有发,何故而分别? 去无未去无,亦复去时无。 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何有第三住? 若当离于去,去者不可得,去者若当住,云何有此义? 去时无有回,去未去无回,所有去发回,皆同于去义。 去法即去者,是事则不然,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 若谓于去法,即为是去者,作者及作业,是事则为一。 若谓于去法,有异于去者,离去者有去,离去有去者。 去去者是二,若于一异法,二门俱不成,云何当有成? 因去知去者,不能用是去,先无有去法,故无去者去。 因去知去者,不能用异去,于一去者中,不得二去故。 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三 观六情品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尘。 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云何见余物? 火喻则不能,成于眼见法。 去未去去时,已总答是事。 见若未见时,则不名为见,而言见能见,是事则不然。 见不能有见,非见亦不见。 若已破于见,则为破见者。 离见不离见,见者不可得。 以无见者故,何有见可见? 见可见无故,识等四法无。 近取等诸缘,云何当得有? 耳鼻舌身意,声及闻者等,当知如是义,皆同于上说。 四 观五阴品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 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 离色因有色,是色则无因。 无因而有法,是事则不然。 若离色有因,则是无果因。 若言无果因,则无有是处。 若已有色者,则不用色因。 若无有色者,亦不用色因。 无因而有色,是事终不然。 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 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 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受阴及想阴,行阴识阴等。 其余一切法,皆同于色阴。 以空辩论时,若人欲答辩。 是则不成答,俱同所立故。 解说空性时,若人言其过。 是则不成过,俱同于所立。 五 观六种品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 若先有虚空,即为是无相。 是无相之法,一切处无有。 若无无相法,法相依何成? 有相无相中,相则无所住。 离有相无相,余处亦不住。 相法无有故,可相法亦无。 可相法无故,相法亦复无。 是故今无相,亦无有可相。 离相可相已,更亦无有物。 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 有无俱非中,知有无者谁? 是故知虚空,非有亦非无,非相非可相。 余五同虚空。 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 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 六 观染染者品若离于染法,先自有染者。 因是染欲者,应生于染法。 若无有染者,云何当有染? 染者复染着,有无次第同。 染者及染法,俱成则不然。 染者染法俱,则无有相待。 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 染者染法异,异法云何合? 若一有合者,离伴应有合。 若异有合者,离伴亦应合。 若异而有合,染染者何事? 是二相先异,然后说合相。 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 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异相无有成,是故汝欲合。 为使合相成,复说异相乎? 异相不成故,合相则不成。 于何异相中,而欲说合相?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 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七 观三相品若生是有为,则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何名有为相? 三相若分散,不能有所相。 云何于一处,一时聚三相? 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 是即为无穷,无即非有为。 生生之所生,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还生于生生。 若谓是生生,能生于本生。 生生从本生,何能生本生? 若谓是本生,能生于生生。 本生从彼生,何能生生生? 若彼尚未生,而能生彼法,汝言正生时,彼生可成立。 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灯中自无暗,住处亦无暗。 破暗乃名照,无暗则无照。 发布时间:2021-12-11 23:54:2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