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修 / 思惟 ,携带般若的经文 —— 般若的功德 内容: 般 若妄想 执著尽管诸法实相远离障垢、本来清净。 但我们却以分别念进行染污,而未懂得祂真正的意义。 从而生起了有无、生灭等执著妄想。 若能以与法相应的入定境界来进行修持,那最终也能获得真正远离一切执著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多。 分别 妄想严格来讲分别忆想就是魔。 《大智度论》云:“若分别忆想,则是魔罗网,不动不依止,是则为法印。 ”龙猛菩萨说:若分别妄想,始终执著有实无实的相状,其实这就是魔王给我们撒的网;一旦在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中如如不动,再不依止任何的边,这就是佛陀所讲的真正空性法印。 而什么时候我们入定于这样的法界,无破无立的本性就能了达,此时也究竟通达了般若波罗蜜多。 断除一切执著相当然,我们现在要么是有的执著、要么是空的执著,对凡夫人来讲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些人说:我好痛苦,怎么样入定也没办法安住,始终处于一种有无的执著相当中。 对初学者来讲这应该是有的,但到一定的时候无的执著也不会存在,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所讲那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意思是说,若断除一切执著相,这个时候中观或般若的见解才算圆满。 作为初学者,现在就想进入这样的般若实相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也不能发愁,而应通过入定或剖析的方式逐渐使心趋入正道。 就像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释》中所讲那样:“凭借随同法性的无分别智慧灭尽一切想,入定于真实法界中。 ”万法实相对于远离一切想的法性或法界,虽然有时候说一无所得,有时候说一无所有,有时候说远离一切戏论,但讲的就是万法的实相。 《len yan 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这里的“无所得”就不要理解成单空的无有,因为祂代表远离戏论的境界。 文字摘自:《般若摄颂》讲解 发布时间:2021-12-10 19:08:5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