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01(二)安忍与《真心直说》 内容: 6001(二)安忍与《真心直说》安忍恰恰是说在无所得故,以圣谛亦不为,非圣贤心、非凡夫心,乃菩萨行,这个不可把捉的叫石头路滑,所以想用有为法来入这个,是不可入。 可是你前一念放下,当下那个安忍,其实这个就是入处,所以叫无门关。 那么安忍怎么入呢? 安忍是不可说的,那我怎么入呢? 整个对安忍的表述,其实上就是达摩祖师的《悟性论》,通篇都是讲这件事儿,另外一个入处就是我们要看《真心直说》,具体内容大家慢慢去看。 我们来点名这个宗意,既然是真心直说,就不绕弯,从安忍入的时候,那第一是什么呢? 不是从有为法,不是从目标性,不是从一种造作,和一种标的上入。 第一是从正信入,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如水清珠。 能清浊水故。 是知万善发生信为前导。 故佛经首立如是我闻。 生信之所谓也。 或曰。 祖门之信与教门信有何异耶。 曰多种不同。 教门令人天信于因果。 有爱福乐者。 信十善为妙因。 人天为乐果。 有乐空寂者。 信生灭因缘为正因。 苦集灭道为圣果。 有乐佛果者。 信三劫六度为大因。 菩提涅槃为正果。 我们看都是二元的,都是有对立的,刚讲的小乘的根基,就是在这里。 所以是在因果上做。 祖门正信非同前也。 不信一切有为因果。 只要信自己本来是佛。 天真自性人人具足。 涅槃妙体个个圆成。 不假他求从来自备。 三祖云。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志公云。 有相身中无相身。 无明路上无生路。 所以叫无生法忍,要证得这个无生路,了无生,整个禅宗明心见性,所以出家出的是生死家。 永嘉云。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所以必须以信为前导,所以第一篇就是《真心正信》。 而真心正信后边我们再明白,在各种经教当中,乃至祖师当中,那“那个”是什么,这个不可说不可得,说不可得不可说,有千万种叫一法千名。 应缘立号,背在重金,不能聚饮。 恰恰就是这个不可说的,恰恰就可以各种名。 我们注意到,我们讲名色六入,为什么讲百八句,一旦落入到名当中,其实就丢了“那个”,已经成为一个有对的方向,就认为这个是,那么这个法就成为我们的障,知见立知即无明。 不舍智慧是大愚痴。 就是老要求知求解。 那就把这块儿《真心异名》再说一下,让大家更清楚。 且佛教者菩萨戒呼为心地。 (就是菩萨戒经,呼为心地,那么安忍呢,这个安忍,以这个为心地)发生万善故(心地可以生出一切善,以这个因缘来入,无门观,不从因果上入,而是从内在的功德入)。 菩萨戒呼为心地,发生万善故,般若经唤作菩提。 与觉为体故。 华严经立为法界。 交彻融摄故。 金刚经号为如来。 无所从来故。 般若经呼为涅槃。 众圣所归故。 金光明号曰如如。 真常不变故。 净名经号曰法身。 报化依止故。 起信论名曰真如。 不生不灭故。 涅槃经呼为佛性。 三身本体故。 圆觉中名曰总持。 流出功德故。 胜鬘经号曰如来藏。 隐覆含摄故。 了义经名为圆觉。 破暗独照故。 由是寿禅师唯心诀云。 一法千名应缘立号。 备在众经不能具引。 或曰。 佛教已知。 祖教何如。 曰祖师门下杜绝名言。 名不立何更多名。 应感随机其名亦众。 有时呼为自己。 众生本性故。 有时名为正眼。 鉴诸有相故。 有时号曰妙心。 虚灵寂照故。 有时名曰主人翁。 从来荷负故。 有时呼为无底钵。 随处生涯故。 有时唤作没弦琴。 韵出今时故。 有时号曰无尽灯。 照破迷情故。 有时名曰无根树。 根蒂坚牢故。 有时呼为吹毛剑。 截断尘根故。 有时唤作无为国。 海晏河清故。 有时号曰牟尼珠。 济益贫穷故。 有时名曰无鑐锁。 关闭六情故。 乃至名泥牛木马心源心印心镜心月心珠。 种种异名不可具录。 若达真心诸名尽晓。 昧此真心诸名皆滞。 故于真心切宜子细。 从这之后,有《真心妙体》《真心妙用》,一直是真心直说,它把禅宗核心的修法,基本上就和盘托出。 那这样的话,基本就从《悟性论》再到《真心直说》,再加上几个公案,石上栽花,石头路滑,无门观,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就是真正的大安忍,所以这个大安忍当中,我们又分两个阶段,一:立断,我们前面的课程一直重复的就是当下断,当下断,刹那刹那的当下断,那我们从一开始,从瀑流一般的心识当中,从刹那刹那的断,那么这时候,来瞥见那个自性,瞥见那个真心,在这种瞥见当中,去生信,我们才能够对应真心,正信。 我们才能真正立正信,是从内在来的,不是从外在情欲,不是从因果来的,而是真正从信解行证当中,本身是证量,这时候生的这个信。 进而功夫好了之后,从立断做到已经非常的稳定了,偶尔的我们会落入一种有限,因为广度不够,那么这时候我们要顿超。 那么就讲到本尊,十方三世诸佛,同一体,恒沙诸佛体皆同。 所谓《华严经》讲的,法界三观,真空绝相观、事理无碍观,、周遍含融观。 入法身位,入法身位之后,还要法身向上事,说不知最亲切,说圣地亦不为,不落阶级,污染即不得,还要脱透掉这个,法身向上事。 这才能达到一种质悟。 才是一个彻悟的方向。 那么这样就对一个安忍做了一个梳理,这些梳理都是帮助我们大概了解这个经意,了解修行的脉络,真正的安忍,还是从内在来,一定记住:从门入的不是家珍。 说会与不会切记承当。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1-12-07 22:47:2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