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内容: 第一百三十五条:【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七《吴志上》。 “传”指《国语》。 《国语》中讲,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造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堕落。 此句感叹为恶容易为善难。 “从善如登”,为什么为善就像登山一样艰难? 因为向上攀登,要不断地克服地球的引力。 此地将引力比喻各种诱惑、吸引,譬如财色名利,这四大诱惑时时刻刻吸引人向下堕落。 一个人要向善,就必须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气。 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克服它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而为恶就像山崩那样迅速,甚至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山崩塌的时候,会因地心引力的作用而迅速坠落。 朱子云:“要做好人,则上面煞有等级。 做不好人,则立地便至。 只在把住放行之间耳。 攀跻,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学者可不畏哉? ”朱子提醒学人,做好人不易,要时刻警醒自己。 好人有很多等级,有君子、贤人、圣人,而君子、贤人、圣人之中还有很多等级,可见做好人实在不易。 所以古人提醒,“德比于上则知耻”。 德行方面要跟古圣先贤比,他们早已经成圣成贤,而自己还是博地凡夫,因此就生起无比惭愧的心,不可以因为修行稍有进步而沾沾自喜,这并未有值得骄傲的。 “做不好人,则立地便至”,如果想做一个恶人,那很容易。 善人和恶人“只在把住放行之间耳”,能够把持住自己的德行操守,就能够向上攀登,成为君子、贤人、圣人;如果放逸自己,懒散、放纵、任性,就成为恶人。 而要向上攀登,“分寸不得上”,进一步都非常难,要克服很多诱惑。 “失势,一落千丈强”,就像爬山的时候,一旦脚踩空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就非常迅速地堕落。 想到这一点,修学之人怎能不心怀恐惧? 一定要以战战兢兢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言行。 历史上有一位张恭懿。 他到都察院任职时,廷相王台长,对他非常器重,觉得他是可塑之才,所以特别提点他,对他讲:“昨天下过雨之后,我出门看到一车人穿新鞋下了车。 他们从灰厂经历长安街,走了很远的路。 雨后的地很泥泞,因为穿着新鞋,他们都择地而蹈,选择比较干的地方,恐怕自己的新鞋被泥水染污了,非常小心谨慎。 但是他们到了贳城后,土地愈来愈泥泞,偶然一次把鞋沾脏了,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顾惜自己的鞋子了。 ”他接着说:“居身之道,亦犹是尔;倘一失足,无所不至矣! ”为官、修身之道也是如此,就像如同鞋沾上了泥水,第一次被染污之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了,所以“倘一失足,无所不至矣! ”如果第一次把持不好自己,譬如说第一次收了贿赂,或犯下了邪淫,以后恶事连连,就不再顾惜了。 “公佩其言,终身弗忘”。 张恭懿非常感佩王台长给他讲的这一番话,这是非常好的提醒,所以他终身谨记。 这告诉人们,人没有作恶之前,能够严守自己的节操,把持得很好。 但是第一次放纵了之后,就可能一错再错,很难像以前那样把持自己的操守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提醒人,要克服恶习、惯性,开始都不容易,但是一旦让恶念相续之后,就必有大祸。 人了解到这一点,才不敢造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子孙后代和自己都是一体的,作恶不仅仅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后代也会因为自己不谨慎的行为而受影响。 所以真正慈爱后代的人,一定是克念作圣,能够克服自己的妄念、习气,为后代子孙树立榜样。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1-11-27 18:46:5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