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此 ,成为人类中高标准的人 内容: 《天台宗纲要》第九课(四)(三)藏教的道理丙、事六度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点击上面图片观看讲课视频视频时长40:05分钟持戒有二种,在家戒,包括三皈依戒、五戒、八关斋戒;出家戒,包括沙弥、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 请问我们佛教有几众弟子啊? 七众。 我们平时说四众,圆满的应该说是七众,包括在家二众和出家五众。 出家五众就是以戒律来划分的。 我们为什么是大乘佛教佛国啊? 就是因为除了比丘、比丘尼戒,我们还受菩萨戒。 受了菩萨戒之后,我们学到什么程度就很秘密了,就各看各人了。 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 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是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 ”故名比丘。 复次,比名怖,丘名能,怖魔王及魔人民。 当出家剃头,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 何以故怖? 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 ”如佛说:“有人能剃头,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槃。 ” --《大智度论》戒忍辱忍辱有二种,生忍和法忍。 生忍又有二种,首先是受人恭敬供养,不生骄慢放逸心,其次是受人辱骂打扑,不生嗔恨怨恼心。 法忍也有二种,一是非心法,对于冷热饥渴、老病死等能忍不动。 二是心法,对于瞋恨、忧愁、淫欲、骄慢等能忍不动,菩萨行忍辱时,以质直心,对于一切苦乐境界,安忍不动。 作为佛弟子,忍辱是我们的本分事,春来暑往,热、寒、饥、渴、老、病、死,这还是忍的低级范围,但是一人个如果不恭敬修道人,不知道恭敬人类这么高标准的人,他会失福的,所以有时候为了护念那些根基不好的人,就避开他,明明他要诽谤你,要打你、骂你,你就绕道走。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修到有威德力,修到他碰到你之后,邪知邪见都生不起来了。 所以说我们修行人就很惭愧,如果别人有邪知邪见,说明我们的威德力不够。 佛陀刚降生到人间,还没有所谓的出家修道呢,人间的盲聋喑哑就都恢复了,身体的疾病都能恢复。 人间的水也不一样了,都像蜜一样。 那我们呢? 我们好不容易信佛了,连家里人都搞不定,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威德,所以我们要好好修,好好忏悔,修福德。 而三宝地就是消罪障、福德最快的地方。 如果你能背会这些也很重要的,背会了就有标准了,这个标准是文明很重要的一种标志,有高标准就会有高文明,这是我们佛教不共的。 所以佛陀有一次说,五百年之后,再精进的高僧大德也比不过我现在的六群比丘。 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也比喻,说佛门的弟子再差也比外道的强。 再枯萎的一个佛门弟子,哪怕像枯萎的花一样,也比外道的花大,比外道的花香。 大梵,譬如烧香,其质虽坏,而气芬馥,熏他令香;破戒苾刍亦复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虽恒昼夜信施所烧,身坏命终堕三恶趣,而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谓皆令得闻于生天涅槃香气。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所以有时候哪怕在路上看到有人假扮出家人在卖护身符,我们心里还是赞叹的,这个人还是有一点善根的,还喜欢穿出家人的衣服,还装得蛮像,所以叫“戏著袈裟,犹为远因。 ”他就这样穿了一下出家人的衣服,冒充了一下出家人的形象,他以后成佛要比别人不知道快多少。 为什么? 因为他冒充的对境太殊胜了,他自己虽然不知道,但请问佛会不会知道? 知道的。 所以佛陀又讲到,佛法灭掉之后,有一个犯了五逆十恶的人,像喝醉酒一样把头发剃了,模仿出家人,跑到大街上晃了一圈,佛陀说:是人功德无量。 为什么? 他虽然无心这样穿着,但是他穿的出家人的衣服是佛的标志,在五浊黑暗的世界里,能有一个佛的标志来到人间,那还了得? 请问他是不是有功德? 是有功德的。 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 何以故? 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刍,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忍这样佛是会呵斥的佛教太殊胜了,哪怕我们觉得藏教的内容在整个藏通别圆里是最低层次的了,但是这也是世间的知见望尘莫及的。 我们现在还只是初学,就觉得藏教已经很高了。 如果佛不说通教、别教、圆教,就说这个是最高的,我们也觉得这个境界确实最高了。 我们这辈子如果能达到这样,不知道是多少辈子修来的,能得到这个结果已经很了不得了。 但实际上,往后学我们就会知道,如果我们在藏教的这个境界里不肯往上走的话,佛都要呵斥的,佛说这样的人是焦芽败种,甚至称为佛门的外道,虽然不属于世间的外道,但是的的确确有相同之处。 所以特别是读到大乘经典,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知道佛菩萨是为了赞叹大乘,让我们知道往什么方向努力,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学佛菩萨那样呵斥小乘。 小乘也是我们的皈依处,也是我们的福田僧,对于我们来说,那已经是很高的了,如果你能供养到一位阿罗汉,那你自己就偷着笑了。 问日:“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归不? 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归不? 若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归不? ”答日:“不成三归。 ”问日:“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 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 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 ”答日:“一切不得。 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 ”                                                                     --《大方便佛报恩经》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1-11-25 22:22: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