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祖坛经》学习.精华节要分享 内容: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 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   消  文   佛法是不二之法   有一天,六祖想,时机成熟,能去弘法了。 他在猎人队里躲避了十五年。 我们在世间干嘛? 练心,若明白了就是游戏逍遥。 六祖了达实相见性无我,就是自在的,猎人队是他成就自己度众生的;我们有烦恼,我们对照祖师大德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六祖看机缘到了,就离开猎人队到了法性寺,遇到印宗法师在讲经,当时有风吹动悬幡,有一位出家人说这个是风动,另一个出家人说是幡动,惠能师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大家听了都非常惊讶。 印宗把他迎到法座求法,见惠能不是平常人,问他是否是五祖衣钵传人,并请出来衣钵看,又问有何指授。 答:没有指授,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问:为何不论禅定解脱? 惠能说,因为禅定解脱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大德和大德的对话就是说法真谛。 《达摩血脉论》曰: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 若不见性,纵然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也只不过是修世间的有漏福报而已,于成佛作祖无益处,直指人心见性。 我们成佛是见性,当下就成佛,不是要等到死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学的好,不了达实相,就是轮回! 祖师大德说的统统是让你见性,即心是佛。 我们学这么多年怎么没见性? 这样好的老师去哪里找? 法法指心性,可我们不认识。 即心是佛,哪个心? 真心。 你要认识真心,觉悟真心才是佛。 妄想也是佛性起作用生的,要识心见性,你那个念头就是心,从本体起用,体就是体性,性起用就生心,叫心性,心跟性是一不是二,心跟性相应就成佛。 六道众生是心与性相背,制造生死轮回。 四圣法界的圣人,是心与性相应。 佛是最圆满的,无心,本来无心。 性是体,心是用,体用不二,念佛,即心即佛,这个心是指能起作用的真心说的,真心起用归真心,就叫觉,念佛的心就是佛! 我们要明白,外面的一切尘相都是假的,就不住这个妄尘境界,就不生执着妄想心了,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法,这个法与真心本性相应,心法和合,是一不是二。 佛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念佛就是佛,心佛不二。 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迷了自性的诸佛,所以学佛,大悲心就现前了,不令一个众生生烦恼。 菩萨慈悲利益众生,众生就来相信他,然后菩萨就施法给众生,这样大慈大悲广利有情。 我们知道众生是一体,就要学佛菩萨慈悲爱护、救度众生,用法来帮助他,一切方便都让给众生,把我放下,发慈悲心。 达摩西来惟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明白就参不透,就不是禅的根性。 我们不是禅的根性,就要听佛的话,“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人得道,唯念佛能了生死”,信愿念佛,皈依净土。 念念阿弥陀佛,念念生净土,性是净土,心归性,就叫皈依净土,导归净土,导归极乐。 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整个佛法修学就是让你识取自心,见自本性。 过去的人几句话就能开悟,我们现在人,天天讲天天听经还没契入,就是不认识心! 要观心见性,心本就是性,认识心就见到性了,返观内照就明白了。 明心见性,更无别求,就让你认识你的心性,各位要听懂,本觉真性就是佛性。 《楞严经》里面有二十五圆通章,有二十五位菩萨证圆通。 观世音菩萨是用耳根,反闻闻自性证圆通,我们跟菩萨的耳根是一样的,我们的根住尘了就是凡夫,根不住尘,根回归性,就叫圣人佛菩萨。 根性本是清净无烦恼,根触尘生烦恼了,生心了,着相生心,无中生有就生障碍了。 本来没有,但能现出来,现出来的一切境界我们把它看破,无住,无念。 你本来就具足佛的智慧,现在自性光明被妄想执着障碍了,根触尘生心了,智慧没有办法显发,财色名食睡,把你拖回六道轮回了,五欲六尘把你害了。 把“我”放下就开智慧了,大家可以发心每天去为众生服务,你念念想到众生你就没烦恼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悟的。 我们学习《金刚经》,知道了“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着相就是凡夫,离相就是诸佛,诸佛是指佛性清净。 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自性所变所现的,本来没有,众生都是迷失着相了,造作无量无边的业障碍智慧,一念觉就是佛,就恢复了。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持不了那一念觉,所以要听经闻法,用智慧观照,要彻底看破放下,保持念念觉。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本无烦恼,圆满智慧,本自具足,此心即是佛,依此理体于日用平常中修正心行者,为最上乘禅,一名如来清净禅,一名一行三昧,一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 能念念修学历事练心,自然渐渐证得百千三昧。 无住生心,就是三昧,三昧就是念念清净,念念相应,不住自性通过六根所显现的一切境界,我们对这个境界不执着、不妄想就是清净心。 佛开示告诉我们,我们自性本没有五欲六尘,没有“我”和“我所”,我们要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不要被假相所迷了。 六根对六尘,住六尘就结尘缘了,不住就没结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结尘缘。 现一切境不住一切境这就是清净心,一切境界就是指六尘境界。 达摩祖师最初传的就是这样的禅,顿悟自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禅! 见性,就是内不生妄想,外不住六尘,那就是本来面目。 只要我们不生妄想执着,没有染污,就是作佛。 我们修念佛法门,念佛就作佛,诸佛也是这样做的,念佛是皈依自性,自性本来清净,念佛就是清净,众生心若清净就是佛。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原本没有缠缚,后有的能缠缚到本有的吗? 执着就缠到了,不执着缠不到你,本来没有缠缚,也就不用解脱,这和六祖惠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同样的意思。 自心是佛,自心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本无染着,自性本来解脱,并不是见性之外,别有一个能修能证的解脱。 各自明心见本性,心就是性的作用,有心就有性,性是体,心是用,看你用什么样的心。 用慈悲心、用真诚心、用平等心、用清净心,就是佛在作用;用贪嗔痴的心,那就是“我”在作用,我们一生心,就是害人的心。 心性是一不是二,禅宗大德讲心无住就是,我们念佛就是! 佛法是心法,要用佛法把妄想执着转成清净心,妄想执着念头死了就往生了,本来没有,恢复到本来的面目就是往生。 禅宗的祖师大德他们是讲心法的,以心印心,离心无别佛可成,直指人心,当下见性,顿悟成佛。 这部《六祖坛经》,直指人心,顿悟成佛,我是用祖师大德的注解来和大家学习。 如果你听了很欢喜,你就可以请这部经回去学习。 有人说:“我们是学净土的,怎么又学《六祖坛经》了? ”一定要知道,如果顿悟见性,理通达了,事就无碍了,就用心无住了;理不通达,你用心就有“我”,就有执着,有住就是有执着。 大家学佛统统有一个毛病,就是终日诵经不明理,不知道经典讲的是你自己。 佛法就是讲“我”、破“我”的,讲“假我”,讲“真我”,“假我”是生灭的,“真我”不生不灭,经典就是讲这个理的,让你认识真我、假我。 我们终日诵经不识真,六根触尘生妄心,不认识真,你就生妄想。 六祖说,佛法是不二之法,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就是不二法门。 见性就是禅定、解脱,这是三而一,一而三。 禅定、解脱就是见性,见自性了,自性是空的,当下就明了了,本来无一物,就不生妄想、不着妄相了,不着就解脱了;不见性,就着相,就生妄想。 见性难吗? 不明白就难。 你看祖师大德他们学法,真是发真诚心、恭敬心,所以他们能成就。 我们没有恭敬心,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学佛要从做人开始。 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云:“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 云何为顿悟? 顿者,顿除妄念,放得下;悟者,悟无所得,看得破。 ”就是让你看破放下。 佛法是洗心,心怎么洗? 除妄! 如果你想人、想事、想物,想入非非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头一换就把心洗干净了,多简单! 怎么顿悟? 心本无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自性能生万法。 为什么有烦恼? 就是妄想生的。 恢复本来面目,妄想除、菩提现。 真能生妄,但真无妄,怎么把妄舍掉呢? 就是无住,就是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妄就除掉了。 妄灭就是真! 妄念除掉了不是没有念头了,不是什么都不想了,生心要觉、要智慧、要清净。 不是不生心了,要生善心、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这个心与性相应。 要生心无住,有住就是妄想,善念要无住,恶念也要无住,念阿弥陀佛断恶念,恶念不断就有罪,这个罪最先障碍你自己,念阿弥陀佛转变过来,就是火焰化红莲。 生心无住,要生清净心、慈悲心,不要生自私自利的心,所谓佛法就是把有我的心,变成无我的心,当下明了,就妄想除菩提现了。 要知道怎么放下妄想,大家要会用法,但执着法也是妄想障碍,用法把心恢复清净了,这叫妙用。 怎么放下? 佛教我们念佛,转妄成真,看破放下。 不念佛念什么? 念什么不是妄想? 我们离不开五欲六尘、人事物,我们每天就念这些。 文殊普贤都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样子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成佛,我们是凡夫,为什么不听佛的话? 为什么不跟文殊普贤、善财童子、大势至菩萨学? 为什么不常随佛学? 念佛除妄归真,就是看破放下,因为从念头转变,念佛就是纯净纯善、念念圆明。 发布时间:2021-11-03 05:26: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