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假期到寺院祈福,怎样礼佛功德最大? 内容:    “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国庆假期,很多善信、游客会到寺院礼佛祈福,都说“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我们的每一拜都有这么大的功德吗? 事实上,同是礼佛,发心不同,所得利益自然各异。 如憨山大师《费闲歌》中所说: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根据《法苑珠林》的记载,南北朝时有来自天竺的勒那三藏法师,因见华夏人民对礼佛的方式不甚熟谙,所以介绍了七种不同的礼佛之法,分别为:我慢礼、求名礼、身心礼、遍入法界礼、正观修诚礼、实相平等礼。 而后清凉国师制《华严疏钞》,对这七种礼佛方式的名称稍作调整,并于其后更增三种:大悲礼、总摄礼、无尽礼。 如此便有十种礼佛方式,从粗至细,自浅而深,义理周全,观法齐备。 那么这十种礼佛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我慢礼像上下捣米那样,内心没有恭敬心。 这个礼叫我慢礼,是有过失的。 第二、唱和礼礼拜时高声喧杂,词句混乱,随别人礼念,自己也礼念,但身不端正、意不虔诚。 我们比个例子说,一边磕头,合着掌跟别人讲话:“你好你好,你也来啦。 ”他一边身体在磕头,心还给别人打招呼、聊天的,这叫“唱和礼”。 这种叫唱和礼,纯粹就是“走过场”。 凡夫我慢深重,自恃高于他人,不肯低头、曲躬。 由于心不谦下,贡高我慢,令我执坚固,导致生死轮转,无有了期。 修行首先就要对治我慢。 所以对佛、善知识、三宝的礼敬上,一定要注意避免我慢礼和唱和礼。 第三、恭敬礼五体投地,接足殷重。 以自己最尊的头部顶礼诸佛最下的双足,表示最恭敬的态度。 这里内心殷重是指意业虔诚,发愿、称名、赞叹是指语业的虔诚,身体五体投地是身业的虔诚,以清净身语意遍礼一切诸佛尽无余。 第四、无相礼这就是意不单单虔诚,而且意安住于智慧之中,叫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 也就是说我们礼佛是为了折伏我慢幢,那折伏我的慢幢,那学习了佛的智慧告诉我们,那有“我”吗? 没有“我”。 那这个能礼的是不是就没有了? 安住于这个没有“能礼”和“所礼”的相,虽然在礼拜,但礼拜的时候却无我。 第五、起用礼虽然没有能礼、所礼,但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 虽然从理上来说,无我能礼者、无佛所礼者。 但是,我却不被这个理所障碍,我从事上还是照样这样礼,一边这样礼、一边住这样的观。 第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向外求。 内观礼已经没有外在礼拜的形象了,我们所谓的忆佛、念佛,把心安住于法身的状态,其实也是一种礼佛。 第七、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不住任何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礼诸佛。 所以这是实相礼,即顿教礼佛。 这就是六祖大师所领悟到的,六根也好,六尘也好,同一实相,不取不舍,住于诸法实相,这叫实相礼。 第八、大悲礼一一礼敬,普代一切众生,同体大悲,人我无二。 我在礼佛,即一切众生在礼佛;我离骄慢,即一切众生离骄慢,叫做大悲礼。 已经到实相礼了,为什么还要礼呢? 你懂得实相礼了,但是实相无相、不可言说、无名无状,你怎么样对爸爸妈妈说呢? 我们虽然能礼、所礼都双亡了,这个动作不做都普礼十方诸佛了,但是为了如母众生的缘故,为一切众生礼,这个就叫大悲礼。 第九、总摄礼就是把前六门总摄为一起,排除不如法的我慢礼和唱和礼。 总摄礼是指我们的礼敬,需五体投地,接足殷重,恭敬而礼;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无相而礼;虽离能所,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起用而礼;但礼内佛,不向外求,内观而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实相而礼;一一礼拜,普代众生,大悲而礼。 这样就叫普贤行愿的礼佛。 第十、无尽礼无尽礼就是入帝网境界,所礼之佛,能礼之身,都重重无尽。 因为诸佛法身体本融通,所以礼佛一拜,遍通法界。 礼一佛时,即是礼一切诸佛;礼一切诸佛,即是礼一佛。 能礼之身无尽,所礼之佛无尽,无尽之身礼无尽之佛,重重无尽,称无尽礼。 虽然同名礼佛,但有十种用心不同。 其中我慢礼、唱和礼是错误的方法,存在很大的过失,学佛者应当远离。 礼佛至少应存有恭敬之心,以免过愆。 而作为修行之人,更应当逐渐修证后面八种礼佛方法,即便慧解和观照之力暂时无法达到,也应将之作为修学礼敬的目标去努力。 发布时间:2021-10-21 13:32: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