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一世最后生起的一个心,决定下一世的生命形态 内容: 佛日清凉宝阿毗达摩举一条完整五门心路过程的例子。 所缘撞击根门后,有分波动、有分断,通过五门转向心的作用,心流转到和眼、耳、鼻、舌、身相应的门;执行对所缘看、听、嗅、尝、触的作用,就是五识;然后领受心的作用是领受这个目标;推度心的作用是审查推度这个目标;确定心的作用是确定这个目标。 接着生起七个速行心,就对这个目标采取行动了,造善或不善的业,这是速行的作用,剩下两个彼所缘是起到回味的作用。 除了离路心,路心的主要作用就在这条心路过程中基本体现出来了。 先来看看结生心、有分心、死亡心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 结生心,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里说,在投生那一刻执行的作用名为结生,因为它把这一生与前世连接起来。 执行这个作用的结生心在每一世都只出现一次,即在投生的那一刹那生起。 结生心的特相是识知或取前世临死速行的目标,即业或业相或趣相。 修到缘起的人可以观察到结生心。 结生心的作用是连接两世——过去生和现在生。 它能把两世的名相续流连起来。 我们经常讲名色相续流,名相续流是一生一生的,没完的、无间的;而色相续流,每一生与每一生是有差别的。 比如我们上一生是个天人,这一生是个人。 那个天人死了,天人的色法就消失了;你这一生是人,新生起来的就是人的色法。 色法在上一生的时候就终结了,这一生的色法是重新生起来的物质组合。 所以,我们讲名色相续流,最主要的是名相续流,就是你的上一生到这一生的名相续流是不断的。 而这个色相续流是有差别的。 再比如某禅修者检查发现他上一生是一只猫,这一生是个人,猫的身体和人的身体是完全不同的,猫死了就烂了。 虽然猫死后它这一生的生命无间生起,俱生的结生色法也生起来了,但是猫的色法组合和它这一生为人的色法组合是不同的。 结生心的现起:二世连接。 禅修者观察结生心时,可以观察到上一世和这一世两世连接了,前世的死亡心跟今生的结生心是无间连接的。 结生心的近因是相应的心所和依处色。 五蕴有情的结生心一定要有依处色才能生起来。 跟结生识同生的还有心所,它们是同生、同灭、同依处、同所缘。 有分心(bhavaga)的意思是生命的成分。 Bhava是“有”的意思、或者“成分”的意思、或者“因素”的意思,是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分心执行的作用:在一生当中,确保从结生到死亡之间生命流不会中断,名相续流不会中断。 在结生心生起又灭去之后,紧接着生起16个有分心,然后就会有一个取这个结生心为所缘的贪速行心路生起来。 所有的生命都是这样的。 贪什么呢? 贪这一世的新生命又开始了。 只要你还有执取生命的心,生命的相续流就不会断。 有分心和结生心都是属于同一种果报心,它的心所的种类、数量和素质都是一样的,但执行不同的作用。 结生心是执行结生——连接两世。 有分心是保持生命流不中断,在生命期间每个心路和心路之间由有分心来连接。 每当没有心路过程发生的时候,有分心就会在每一个刹那生灭,它是单个、单个生起的。 最明显的体验是在无梦熟睡的时候,在清醒的时候,它在心路中间不间断地生起。 中间有分心的数量有多少呢? 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所缘、不同的心路,中间的有分会不同。 当某一个所缘撞击相应的根门后,有分心就会被中止,活跃的心路过程随之生起,以识知目标。 一旦心路过程结束,有分心就立刻生起来,直到下一个心路过程生起为止。 在心不活跃的阶段,有分流就会在每个心识刹那生灭,犹如河水支流一般。 它绝不会连续保持静止于两个心识刹那,它就是一个心识刹那、一个心识刹那生起来的。 有分心的特相是识知或取前世临死速行目标。 它和结生心的特相是一样的,都是识知前世临死速行的目标,即业、业相或者趣相。 作用:作为有(意即生命)之因,以便在一期生命中,前后的名相续流不会中断。 现起:连接心路过程,以便心路过程之间没有间断。 近因是相应的心所和依处色。 死亡心,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后一个心,代表这一生的终结。 死亡心和结生心、有分心也是同一种心,都被称为“离心路过程心”。 “离路心”就是指结生心、有分心和死亡心,它们都属于心路过程之外的心。 从阿毗达摩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死亡与否是以死亡心的生起作为标准的,而不是以脑死亡或者心脏停止跳动作为死亡的标准。 怎样才能判断死心是否生起了呢? 最好是你具有非常纯熟的观智,至少有名色分别智。 你可以坐在临终者身旁,观察他的有分,看他的心路或者有分心是不是还在持续地生灭。 我们农村老一辈的土办法就是看心口是不是凉透了。 如果一个人全身都凉透了,胸口这个地方也凉透了,基本上就是死了。 因为心脏是心所依处,心所依处的命根都断绝了,不再有命根九法聚的火界在心所依处生起了,应该死心就生起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不一定非常的精确,但是如果你有外观的观智,在边上看着他的有分,这是比较准确的。 死亡心的近因是相应心所与依处色。 或速行灭尽、彼所缘灭尽、有分心灭尽。 对于这个生命来讲,死心生起后就不会再有跟这个生命相关的心生起来了。 五门转向心的特相是识知或取色所缘为目标,在五识生起之前生起。 某种程度上来讲,五门转向就是将心流从有分状态转去五门识知另外的目标或所缘。 换言之,就是舍弃旧目标。 即从有分心的目标——上一生临死心路所缘取的业、业相或者趣相,转向另外一个心境。 意门转向,它生起于意门心路过程。 五门转向是从有分转起,转向对色等的识知;而意门转向是从有分转向当下出现在意门的目标。 就像在专注呼吸时打妄想了,突然间一个画面就进来了,意门现起那个画面的时候,已经意门转向过了。 从哪转的呢? 觉知呼吸的意门心路被中断,若干有分之后,意门转向心生起,心转向识知妄念所缘。 意门转向心的作用就是省察出现于意门的目标。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分别执行的是看、听、嗅、尝、触的作用。 五识分善果报和不善果报,又称双五识。 领受心的特相是识知或者取色(声、香、味、触)所缘为目标,在眼识之后生起。 作用是领受这个所缘,现起是领受到这个所缘的状态。 未完待续 摘录自上座部古源尊者讲解《阿毗达摩》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1-10-19 21:35: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