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因果真实不虚 || 佛陀告诉我们七段因果业报的产生原因 内容: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因果故事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来到了舍卫城,驻锡在胜林给孤独园。 第二天清晨,佛陀进入舍卫城,乞食化缘,沿路有欢迎的百姓。 经过一户人家时,传来一阵狗叫声,佛陀就在门口停了下来,看到一只白色的狗正非常生气地狂吠,于是佛陀对白狗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这只白狗的主人叫鹦鹉摩纳,当他外出回家后,发现白狗闷闷不乐地趴在地上,感到很奇怪。 便问长工:“是谁招惹了我的狗? ”长工答:“佛陀来过。 ”他惊讶地怒道:“佛陀? 哼……”于是他怒气冲冲地去找佛陀,毫无礼貌地质问佛陀:“你就是佛陀? 你今天是不是来过我家? ”佛陀缓缓答道:“是。 ”“你到底对我家白狗说了什么? 白狗到现在一直闷闷不乐的。 ”摩纳生气地问。 “摩纳,你且慢生气,我今天到舍卫城托钵,经过您府上,听见白狗不断狂吠。 我对白狗说,你不应当对我乱吠,这是你前世骄傲自大的果,这世轮回为狗,你要接受。 ”“他只不过是只狗,你对他讲什么因果轮回啊? ”摩纳不服地说。 佛陀对他说道:“你这只白狗的前世,跟你是有关系的。 那只白狗的前世就是你父亲都提。 ”“你说什么? 我父亲都提生前平日大行布施,作大祭祀,命终后已往生清净的梵天,你凭什么说他转世成了这只白狗。 ”摩纳很生气地说。 “你父亲都提生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明明没有任何修为,却自夸修行有成,因为增上慢的缘故,反而下堕,所以转世成了白狗。 ”“你用什么证明它就是我的父亲? ”摩纳依然不信,怀疑地质问佛陀。 佛陀说:“摩纳,你如果不相信,可以用三件事来验证,我说的事是否为真? ”摩纳按照佛陀说的三件事,来验证白狗的前世。 第一件事摩纳问白狗:“你前世若是我的父亲,那么你就回到床上。 ”摩纳看到白狗听话地跳到床上,他惊讶得目瞪口呆! 第二件事摩纳问白狗:“若你前世是我父亲,就把金盘中的食物吃完。 ”白狗大口大口地就把金盘中的食物吃完,摩纳很惊讶! 第三件事摩纳继续问白狗:“若你前世是我父亲,就指示我,你生前所珍藏金银珍宝的地方。 ”于是,白狗就跑到他生前藏珍宝的地方,不停地转悠嚎叫。 摩纳上前打开盖子一看,惊呆了! 里面全是金银珠宝。 他抬头望着白狗,白狗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也止不住泪流成行,相信了白狗前世真的是自己的父亲。 通过这三件事,印证了佛陀的话“因果业报”。 因此,鹦鹉摩纳对佛陀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带着白狗前去请教佛陀。 他们看到佛陀,双双恭敬地礼拜佛陀。 摩纳虔诚地问佛陀:“尊敬的世尊啊! 我已经相信有因果了,请为我开示,怎样的因缘会短命或长寿,多病或健康,丑陋或美丽,贫穷或富贵。 又是怎样的因缘,会出身卑贱或是高贵,会愚昧或是有智慧呢? ”于是佛陀开示七段因果业报的产生原因● 杀生,对众生没有怜悯心,不尊重生命会导致短命,相反的则会带来长寿。 ● 用手、棍棒、刀箭等来伤害众生,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多病,不伤害众生的行为则会带来健康。 ● 容易被激怒或生气会导致丑陋,相反的则会带来美丽。 ● 对别人所得到的一切感到嫉妒,会导致没权位,相反的则会带来大权位。 ● 吝啬而不肯布施会导致贫穷,慷慨布施则会带来富裕。 ● 自大傲慢会导致出身卑贱,相反的则会出身豪贵。 ● 不去请教善知识,分别善恶及长期利益与安乐之法会导致愚昧,相反的则会带来大智慧。 像这样做了种种善恶业,就会得到各种相对应的果报,因为自己所造的善恶业形成不同的果报而形成了不同的命运。 众生因为自己所造的善恶业而有不同的善恶报,随着业力,而有不同的命运与境况。 佛陀开示后,摩纳说:“世尊,我已经明白了,从今以后,我愿皈依佛法僧三宝,希望世尊能接受我,成为在家的佛弟子,从今日起,我将永世皈依。 ”悟公上人法语一切不离因果,内心时刻存善出恶,则身语二业也必是善业,一切施为皆是自利利人! 反之,若存恶作恶,则所作所为必不离十恶范围,不单无益于社会人群,他日缘尽娑婆时,更难逃三恶道之报! 所谓自作自受,一切不离业力因果之定律。 三参法师开示生命是有自己的因果的,当我们不再追求外在,而回头反观自己时,就会惭愧,会懂得戒恶修善,丰富自我的素养和德行。 我们不承认因果,不承认前生后世,就是因为因和果的大相径庭,我们无法想象现在的因对应以后的果。 但是生命是成长的,物体是发展的,这是非常合理的,不能因为丰茂的大树跟曾经的种子很难对应,就否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当智慧越高深的时候,才能于微中见大。 我们现在人的智商就能够知道蝴蝶效应这样的因果关系,我们中国人也有个成语,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因上是毫厘之差,在果上是千里之别,它的内在有着非常幽微的因果牵连。 有人会问:既然有因果,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蛋天天笑”呢? 首先,做好人是替自己负责,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其次,不是做了好人立刻就会有好报,做好人之前,你做了多久的坏人了? 要想好报,这个弯且得拐一会儿。 总而言之,人若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若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好人,是好人的介绍信;坏人,是坏人的身份证。 要记住善恶因果的轨则,使它成为我们生命安住于道、随顺于道的一个指南针。 发布时间:2021-10-19 20:54: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