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禅宗概论3010 圆觉经金刚藏菩萨 内容: 3010  圆觉经金刚藏菩萨上节通过《圆觉经》的普眼菩萨品讲到语言和修持的觉受,这觉受不是从文字来的。 经文的每一行文字都是内证,只有你的信、解、行、证不断地展开,回来才会从这个文字当中有所受益。 我们通过文字想去达到了知;从文字想能够听懂学会佛法。 这个就是问题所在,这完全是两回事情。 到了《圆觉经》的金刚藏菩萨,实际上和《楞伽经》(唐本)的百八是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会问一堆的问题。 我想懂! 我想会! 我想努力学习! 我听不懂就生烦恼。 那我们来看和世间的东西有什么差别? 世间的知识,我不会就不会,例如物理学,不是你念多少遍你就能够会的。 我们把相对论拿来读,念它一万遍,我们就能懂相对论吗? 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个是知识,你没有的你念它,你也不会有。 修行就不一样了,因为修行它本来有。 上回我讲到佛塔,因为这个佛性,这些都是你本有的,它是被遮蔽了。 所以这时候我们持经、念经、持咒、大礼拜,就像擦镜子一样,把镜子上的垢染去擦掉。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 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 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 .. .. .“佛性是本来就有,所以我们在念佛、诵经、持咒当中,会借佛的加持,借三宝的清净力,佛的加持力。 帮助我们清净,帮我们积资净障,消除这些障碍。 我们的佛性会被显露出来。 所以一部这样对的经文,我们去念。 我们念的当中,随着垢染掉,那些文字背后的某种东西从你内在的生命开始展开。 展开了之后你再看,忽然间明了,这句话说得是这个,这个词是这个意思,它一定是从内证来的。 禅宗讲“从门入的不是家珍”。 你从外在学来的,就像看地图一样,这是叫西四大街,这个跟你没有关系。 你再熟,这地方也跟你没有关系,一定是从内证来的。 当内证打开的时候,这个文字和经文就叫“发明”。 那一瞬间,你的体验突然被点亮了“咦! 不就是这个吗? 我懂了! ”修持是这么来的。 所以一部经,一个不识字的老阿妈,没有文化,她就念《阿弥陀经》,她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她随着念,智慧都会展开。 这个故事最典型的是周利槃特,傻得流鼻涕。 五戒他都记不住,旁边放羊的都记住了,他都记不住。 实在没法修行,大家都放弃他了。 佛陀说,让我来安排他,就告诉他:扫尘除垢。 就这么简单,他都得使劲儿记。 你去打扫吧,去打扫经舍。 他就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他就不断地念,安住于此。 最后他忽然明白了,随着念,业障消除,扫尘除垢,就是扫掉我心上的尘垢啊! 由此去证的果,后来去给人说法。 被人说怎么让一个傻子给我们说法。 后来他一讲,“哎呀,他已经是证悟的人。 ”就是按扫尘除垢,四个字去做。 所以我不要去用知识的脑袋,用自我的狂妄。 去觉得我要学会它,我要读懂它,这个叫无有是处。 金刚藏菩萨里面讲: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所以我们课程也是这样,这个课不是让你们听懂。 而是一种陪伴,让你有一种敞开:这个这么好,我愿意去学。 当年我去学哲学的时候,一个老师的课叫后现代,我学了3年。 第一年第一次听,我就混个耳熟。 第二年这些词熟了,好像能听到点儿意思了。 第三年我再去听这个课的时候,我才开始能听懂。 这个很重要这门课,我才去学,才去听,我才会有个了知。 另外一个老师课,也讲后现代,讲点儿旅游的东西。 就像我们现在公众号的课,教室都满了。 为什么,因为考试简单啊! 也不费劲儿。 听段子,点赞,娱乐一下就可以了。 像我上那个老师的课,第一节课,一个小教室,30个人。 第二节课,15个人,第三节课,8个人。 8个人当中,4个人是外来的,还有4个人是必修的,最后就这几个人。 真正听的人,一个半个,才能听得懂。 但是那个课听完,终生受益,我知道上课之前的我,和上完课出来的我,是两回事儿了。 这个是信心。 而不是说:哎呀! 老师这个课我听不懂。 你看我上这个课,30个人,瞬间大家就不会来听了,为什么? 都到隔壁去听脱口秀大会去了。 我们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心,一种消费的心态,以一种自我为核心,至少连基本的尊重和敞开都没有。 “我愿意学,你功夫好,教我点儿简单的呗! 我们能不能学100天,学成像你一样。 给我办个速成班呗! 我愿意交钱! ”这种东西在佛法里真得是太大的狂妄和自欺了,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就这一问,就错了。 我们考虑我们好多人来听法,很欢喜啊,愿意听经啊,很多人跟我讲,老师我愿意听唯识。 “非为正问”,一定是从内一点点儿真正实修实证出来的。 实修实证了个什么,证了个本来如是。 证来一个什么呢? 我们的颠倒想被磨掉了,被清掉了。 所以我们的自性显现出来,这样是修持的心,单纯的心,前进的心,敞开的心。 我的信愿行统一,才是修行的根基。 而不是要纠葛在,老师态度不好,不好好哄“宝宝”。 这个就是金刚藏菩萨品,我们再回去去看《楞伽经》(唐本)里的百八问,就知道,我们这些经过现代文明,现代教育后的脑袋,对于生命来讲,是多么的可笑,也多么的无助。 在那上面求知求解,想去修行,这是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讲就说到这儿。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1-10-18 19:34:1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