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遗失的信心和每天念《金刚经》50遍的破戒僧人 内容: 这是一个著名公案,载于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净土宗尊宿印光大师还曾点评过。 话说荆州法性寺僧人惟恭,念诵《金刚经》三十多年,每天五十遍。 但是惟恭不拘于僧人的律仪,嗜好喝酒,多惹是非,被僧众所厌恶。 后来他患病将死,同寺有一个僧人名为灵岿,言行也类似,同为寺院二害。 灵岿因事外出,在距离寺院一里的地方遇见五六个衣饰鲜丽干净的人,年纪很轻,各自拿着类似西域龟兹国的乐器。 他们问灵岿:惟恭上人在哪里? 灵岿告诉了寺院地址,心里怀疑寺院有供养。 等到晚上回到寺院,听到钟声,才知道惟恭已死,于是向众人说起了自己的遭遇。 当天全寺的人都听到丝竹乐器的声音,但是竟没有一个乐人入寺。 当时有名的高僧说:惟恭承《金刚经》的力量,往生了不动佛净土,同时也以他的事迹来勉励灵岿。 灵岿恍然大悟,改过自新,恪守律仪,终老于伽蓝。 有人问,来自不动佛妙喜刹土的圣者,怎么会不知道惟恭在哪? 很明显,这是一种示现,目的是以此勉励灵岿,令他折节寺院,其他人未见圣者,唯独灵岿见到,必有密意,最终法性寺没有了二害。 惟恭像极了末法时代的普通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惟恭,既有各种深重习气,留恋和放不下世俗的美好,又心怀青灯古佛,憧憬佛国净土。 仿佛惟恭的不拘,学佛的同时,有各种习气和懈怠,喜欢不断刷抖音,玩游戏,追剧,喝酒,交友……但惟恭不是一无是处,在纵情尽兴酣饮的同时,每天坚持念诵50遍金刚经,远超普通人的数量,最后往生了佛净土。 他的人生虽有众多败笔,却有一样的出色和卓越的,最终成为佛国中的菩萨。 常人每日之功课量,实在很少,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发现相形见绌。 念诵的质量很重要,数量亦然。 数量表达了一种净念的相续,一种相应的延续,久之功到自然成。 不同的经文,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德,从内容就可知大概。 如《法华经》,其精髓为一佛乘之思想,主讲如清淡出尘之莲花,究竟证无上佛果。 古代修持法华经的高僧大德,他们的行履和人生经历,主要淡化世俗,或住深山,或云游,或住寺院,专一持经,或得授记,或亲见佛菩萨,或往生净土。 《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历代为无数人所持诵,功用非凡,灵感无数。 《普门品》给予我的感觉是温暖的,虽然每日读诵常有散乱,但是还时不时被佛说的真实语震彻心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相同的经文,感悟是不一样的。 每日的重复,是一种对心灵的洗礼,也是净念的相续,未来有一天,蒙尘已久的自性宝珠,必定重见天日,光芒万丈。 我常劝人念地藏圣号,有余力者读经,《金刚经》《般若理趣分》《普门品》《地藏经》《药师经》或者《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亦很殊胜。 读经,不能仅停留在口头的念诵,还应加入思维,领悟经义,并贯彻落实于身心生活,方得大用。 你不仅仅是读,还要读进去,读懂,这才是趋向究竟的佛法。 有一天我读《普门品》的偈颂时,忽然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提升了一个层次,那个偈子为: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这偈语,是释迦牟尼佛的真实语,是佛的金刚句,不是凡夫说的。 佛是大觉者,大圣者,他说的话一定真实无误,哪怕喜马拉雅山崩塌,佛的真实语也不会错乱改动。 我没有佛的智慧和能力,而佛是遍知者,理应相信佛的话,佛说一切众生在痛苦、烦恼、死亡厄难中,观世音菩萨能作为怙主,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真实不虚的,在一切的厄难逆境中,观世音菩萨值得托付和相信。 这个时代,多少人学习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却逐渐遗失了最基本的虔诚和信心,信巫婆、神通、风水算命大师,胜于信佛菩萨,胜于信佛经,这也是一种末法的征兆。 当你有烦恼,当你不开心,当你迷茫,你可以祈祷观世音菩萨,必定能够摆脱困境,这是真的,因为乃佛之金口所宣说,是一种真实语。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受到这金刚句的暖热之力量和加持力,放下各种世间的声音和质疑,放下以前积累的知识,生起无比的信心。 如赤子之初心,天真无邪,当我们纯真地相信佛说的话,踏实地去修行,必定会遇见观世音菩萨! 后记:这些日子在南宁办事,留言太多无法一一回复,还请诸位师兄见谅。 自我将冥官大人的事迹一发朋友圈,就有大量的人来求助于他,各种各样的问题皆有,身心疾病的,孩子学习成就不好的,自己业障的,无法升官的,婚姻不顺的,财运坎坷的……太多太多的求助,我实在无暇一一顾及,只能偶尔抽出严重的,略为代问。 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用佛法的智慧之光,照亮自己的人生。 读《华严经》你就知道,一位大菩萨,不一定什么事都能改变,若尽力而无法改变的,他们修的是对逆境的无分别和安住于烦恼的坚忍之力。 愿吉祥! 发布时间:2021-10-10 16:00:4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