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丛林,人间最美的阿兰若 内容: 丛林Conglin人间最美的阿兰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接受凤凰周刊的专访,他说: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家庭,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的故乡余姚,出过黄宗羲、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但到我出生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人知道那些大儒的名字,甚至连认识字的都没有几个。 在一片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世道中,唯一与文明有关的痕迹,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吃素念经的女家长。 成年后每每念及于此,我就不得不感谢佛教,感谢它在普通民众的心间建立起来的精神秩序。 这段话可以启迪我们去思考。 正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佛教强大的力量成为了安定社会最基本的底色。 它既抚平着破碎的山河,也抚慰着背井离乡的人们。 每一个出家人走到哪里都是大慈大悲地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正是这个群体成为社会稳定的力量,成为最重要的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守护者,呵护着一代一代的人心,令大地上的众生享受生命的尊严。 五台山 • 佛光寺中国的佛教寺院,在古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丛林。 丛林,是圣贤如林的地方,它既是圣贤的住处,也是圣贤的出生地。 我师父悟公上人跟我讲过,寺院还有一个名字叫伽蓝。 伽蓝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修行人住在这里,就像绿油油的庄稼一样,日日增长。 这说明丛林是具有勃勃生机的圣贤出生、生长之地。 《大智度论》卷三云:“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 ”后泛称寺院为丛林。 在我们中华文化中,儒家讲学之处叫杏坛,唱戏的戏台叫梨园,我们佛教活动场所就叫丛林。 这么优美的一个名字,不仅有远古的传说,珍藏并传承着浩瀚的佛教典籍,也是我们现代人营造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精神绿地。 现在城市建设要有公共绿地,寺院就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精神绿地,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散步、休闲和充电的地方。 天台山 • 螺溪传教院寺院的传统建筑群以及浓厚的人文文化,庄严着名川大山、城镇村落,最主要的是,它有着教化人心的功能。 这种教化的功能,就像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大地上植树造林一样,不断地为世间生长着贤良之木、忠贞之才,从而在纷扰凡尘的时代洪流中,移风易俗,净化人心,固土封疆,正本清源,成为人类文明中的青山绿水。 佛教这种一代一代的祖祖相传、灯灯相续的传承,至今从未间断,为健康持续的现世与未来守望相助。 五台山 • 古文殊寺佛教中国化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进入中国两千年来,它的伟大的智慧和精神,一直造福着这片土地和人们,呵护和唤醒着众生的心灵。 儒释道同行,与诸子百家的优秀文化,丰富着我们国家的文化,也哺育着这世间万物,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品格,融凝入我们的血液,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 父母生养了我们的肉身,但佛教能滋养我们的圣贤之命,叫法身慧命。 所以佛法被称为法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直至转凡成圣。 法乳之恩Faruzhien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1-10-08 00:24:3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