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道存诚(二) 内容: “君臣有义矣,不诚则不能相临”。 君臣之间是有道义的,不真诚就不能相处共事。 “义者,宜也”,做君有做君适宜的责任,做臣有做臣适宜的本分,各尽其责,各守本分,君臣之间才能够和睦相处,互相感恩、互相协助。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对臣的义表现为对臣子恭敬有礼,对臣要恭敬。 虽然他是臣子属下,但是仍要对其心存恭敬。 这样属下才会竭尽全力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就是尽忠。 “忠”是为人臣的本分,就是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责任。 在《贞观政要·诚信》上记载。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的佞臣。 “佞臣”就是邪佞的、谄媚巴结、阿臾奉承的人。 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所任用的人,都认为他们是贤臣,您认为谁是佞臣呢? ”“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这个人向太宗提议一个办法:“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 但是请陛下假装发怒,以试探身边的大臣,如果有人不畏惧雷霆之怒,仍然直言进谏,此人就是正直之人。 如果有人一味地依顺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见,此人就是佞邪之人。 ”一般人听到这个办法,可能认为这个人很聪明,这个方法就能辨别直臣和佞臣。 但是“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太宗说道,君王对于整个政治而言,就像河流的源头,如果源头污染了,中下游的水怎能清澈? 君王不真诚,臣子百姓怎能真诚? 如今君王希望臣子真诚正直,自己却使用诈术,装作雷霆大怒来对待臣子,这就如同水源浑浊却希望水能清澈一样,是不可能的。 真正有责任感的领导者,随时随地谨慎自己的言行,以免误导属下。 他的每句话都依照经典,而不是依照个人的意愿,这才是真正的慈爱。 如果领导者,因为属下的恭维和顺从,忽视自己的言行。 就会误导属下的知见,误导其人生态度。 这要负很重的责任。 所以人们如果没有深入经典,也会赞叹此人的聪明才智,但其实这个人的态度是错误的。 幸好太宗很有智慧。 他懂得“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念头和手段不真诚,怎能使得臣子响应的是真诚和正直呢? “父子有礼矣,不诚则疏”。 父子之间是有礼节的,不真诚就会无礼而疏远。 《礼记.内则》中教导我们,儿子侍奉父母,应遵循怎样的礼。 礼有形式,长期遵循这些形式的要求,就能培养出一个人的恭敬之心。 但是如果徒有形式,而缺少了内心的恭敬,就无法达到真诚,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会疏远。 譬如孝敬父母,给父母洗脚,如果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为了让父母认同自己,而没有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和感恩,就是把礼学成了形式。 所以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内心的诚敬。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 ”夫妇之间是有恩义的,不真诚就会忘恩而离异。 夫妻之间有道义、情义和恩义,就是真心,是和真诚相应。 不诚就是把恩义、情义、道义都抛于脑后。 “不诚则离”,忘恩负义就会离异,所以《弟子规》上讲“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心里铭记的都是对方的付出和恩德,把夫妇间不愉快忘记,诚才能得以体现。 “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结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诚就会因无情而断绝来往。 朋友之间以诚信相交,随着天长日久,情分会愈来愈浓,如同陈年老酒愈陈愈香;但是如果以利害相交,以权势相交,就不真诚了,交往也会因为没有情义而断绝。 古人提醒我们:“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 与人相处是以利害之心交往。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利益、有帮助,就与他做朋友,当利益没有了,交情就疏远了。 “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 ”与人相处是以权势相交往,当一个人在位时,彼此之间就有情分;当有一天,这个人从领导的位子退下来,送礼的人就不见了,来探访的人也愈来愈少。 这是因为他在位时,没有用自己的权势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困难,成就他们的人生。 而是用自己的权力去刁难别人,让别人不得不给他送礼,才能把事情做成。 所以当权势倾覆,就没有人探访和惦念了。 “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 ”与人相处以美色来交往,喜欢英俊的男性或漂亮的女性。 但是人都会衰老,当年华不再,爱就终止了。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与人相处以恩义、情义、道义来交往,这个交往才禁得起考验,天长地久。 所以修道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确实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别人送礼物都不留下姓名,为了不让对方心有牵挂,想去回报。 这份真诚的感恩之情,常会令人心生温暖。 “以义应当,曲得其情,其唯诚乎? ”“以义”,以道义来处事待人接物,就都能够应对恰当。 “曲得其情”,“曲”是微细、详细地体察对方的心意和需要,或者是事实的真相。 “其唯诚乎? ”唯有用真诚心才能做得到这点。 人们之所以不能感受到对方的需要和真实想法,就是因为没有真诚心。 “一念不生谓之诚”,当人们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时,才能够换位思考,才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才能够看到对方真正的需要。 发布时间:2021-10-08 00:23:4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