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做一个如水般的修行人 内容: 静水流深如水修行STORY OF PRACTICE我有一个外甥名叫曲尼,一次他生病了。 病愈后的某天早上,他过来跟我说:“舅舅啊! 在我生病时,之前堪布在课上讲到的地狱痛苦,总在脑海里不断地出现……以前通过闻思,我确实理解了一些,但经过这次病痛,真的会让我想起地狱之苦,心里特别难受,反而觉得自己受的这些痛苦真的不算什么! ”曲尼一直在汉地学习,如今才刚刚接触佛法。 以前曾问过我很多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他曾经不解地问:“磕大头有什么意义呢? 它有功德吗? ”而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和修行,曲尼对因果、对地狱、对痛苦,已然有了很深的感悟。 也许,很多修行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坐在针尖上的慌乱曲尼的感悟,让我想起了很多人在修行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佛门后,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地闻、思、修,圣者的教言就无法入心。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少佛教徒就真的变成了“佛油子”。 有一次,在给弟子传窍诀时,我观察了一下每个人的修行过程。 当时我看到有几个人的内心,已经变成如水里的石头一般,佛法的加持根本无法渗透进去,对上师的信心、对众生的慈悲心,已经差到没有条件接受窍诀的地步。 他们没有真正用心去闻思实修,导致修行与生活脱节,随着学佛的时间越来越长,内心反增麻木感,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各种“看不惯”,要么不以为然,要么十分挑剔。 还有一次,我与道友同行去一寺庙。 朝拜的时候,他不停地评论“这尊佛像脸太大了,那尊佛像头太小了,这朵花的颜色不鲜艳,那棵树形状不好看”等等;到施主家应供的时候,又挑剔饭菜做得不好吃……分别心特别重,看到什么都不满意。 一路下来,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很恶劣的状态,在他眼里,看不到任何完美的东西。 跟他相处几天之后,觉得自己都快要变成他那个样子了,看什么都觉得不好。 你看,修行不好、分别心重的人就是如此,遇事特别喜欢计较,就好像坐在很多的针尖上一样,怎样都不舒服、不满意。 大家要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 我的修行处于哪种状态? 我离“佛油子”还有多远? “静水流深”的修行人其实,作为修行人,我们完全可以呈现出另一种生命状态。 当年在五明佛学院学习的时候,我有一个金刚道友,他是一位堪布。 平时,不论参加法会还是在其它任何场合,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他什么都不计较,静谧如水——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以任何形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 他慈悲、忍辱、平和,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当智慧绽放的时候,他利益众生的范围、传讲佛法的能力,以及深广的慈悲,便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以前在亚青寺时,也有这样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上师,他一直都在实修中感悟、体会,他眼中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完美清净的。 我特别喜欢跟他在一起。 偶尔,我会问他:“堪布,您觉得这个事情怎么样? ”他总会说:“仁波切,我觉得非常好! ”他并不是在装模作样,也不是故意在你面前说好话,口是心非地假装迎合或讨好你。 而是在他的心里,真正就是这么想的。 他说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非常有道理。 哪怕看到一尊被损坏的佛像,他都会发自内心地说:“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啊,这样更美! ”正因为他的内心如此清净美好,所以在他的世界里才没有不完美的人和事。 经常和他待在一起,我几乎也变成了跟他一样的人,看到什么都觉得很美。 你看,这种影响力确实很不一般! 佛陀曾说:之所以度不了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是因为他们已经变成了佛教油子。 藏地也有一句谚语:“无论什么样的皮革,用酥油浸渍都能变软,但是包裹酥油的皮壳却不能被浸软。 ”如果任何时候内心都不考虑众生的痛苦,看到正被宰杀、遭遇痛苦的众生也毫无感觉;看到庄严的上师三宝,也生不起恭敬心和欢喜心;听到稀有殊胜的佛法,也生不起坚定的信心……这样下去,又如何能获得解脱呢? 只有在实修的状态中不断去感悟,将法义与自心真正相融,慢慢地,我们才会变成如水一般的修行人。 发布时间:2021-10-07 17:06:1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