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死后的去向由什么来决定? 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生死轮回,这四个字非常玄妙。 世人都承认有生死,但不一定承认轮回。 大家都知道有生必有死,但死后去哪里,则不容易解释清楚。 儒家提倡“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告诫弟子“不知生焉知死”,死后去向问题,恐怕只有宗教才有答案。 那么在佛教教义中,一个人死后去哪里,究竟由什么来决定?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 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3、随念,随着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由于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张人们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应当革除不良的习气,应当着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念念要将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为往生佛国净土的资本和道粮。 学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时的修行,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供养布施,礼忏诵经,救济贫病,造福社会。 假如平时没有进入佛法,临命终时尚有一个补救之道,那就是根据“随念往生”的道理,劝他一心念佛,劝他万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贪恋家属亲友和产业财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乱,应该一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若已无力出声念,则在心中默念;他的亲属如果真的爱他,那就不可在他弥留之际放声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堕的可能;并且要劝大家陪伴念佛,使得临终之人的心念融洽于一片虔敬恳切的念佛声中。 若能如此,死后当可往生佛国净土;若其寿数未尽,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复、福寿增长。 人将命终,或坐或卧,侧卧仰卧,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适为宜。 若已昏迷而尚未断气时,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给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恼而影响到死后的去路。 命终之后,鼻息虽断,只要尚存一丝暖气,他的神识仍未脱离肉体,故须经过八小时后才可为他浴身更衣。 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经过二十四小时后。 人死之后,若不超凡入圣,一般说来,便成了亡灵。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编辑:极简主义的禅 ID:chan99mini转载须注明出处☟养老杂志ID:shoutiao99中国养老第一微刊主编:小璞    微信:china_1000责编:简月    微信:mini99chan投稿、合作请加微信:133 3919 9811▼点“阅读原文”看往期内容 发布时间:2019-08-29 14:16:3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