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法师:儒佛有何异同? 内容: 01. 编者按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流。 佛教是中国化最为彻底的宗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儒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佛教与儒家究竟有哪些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印光法师向来重视儒佛关系,他的开示圆融中道,切中要害,我们可以由此进一步阅读佛经、深入思考。 开办“引经据典”栏目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明师指导,而且要把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经,让师言与佛语接通,启迪智慧并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在“大德答问”之后,栏目认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经藏”“投票留言”等板块,敬请阅读并分享。 02. 大德答问问:佛教与儒家的异同是什么? 印光法师答:佛于父言慈,于子言孝,于君言仁,于臣言忠,夫唱妇随,兄友弟恭,举世谛之嘉言懿行,佛经无不详陈其宿因现果,现因后果。 其言慈孝等,则与儒教相同。 其详示三世因果处,则儒教便无闻焉。 况其断惑证真,及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法乎。 ——印光大师: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一·复邓新安居士书03. 延伸思考儒家重视现实生活,强调人伦关系,在这一方面,儒佛并无二致。 但是,在业报因果、三世轮回、六道受生的具体阐述上,儒家就完全一无所知,避而不谈了。 不仅如此,更进一步的小乘佛教的出离世间、摆脱轮回,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尽皆成佛,就更是儒家所无法理解的超越境界了。 在佛教的五乘佛法中,儒家接近于人天乘佛法,尚未达到声闻、独觉乘(二者合称小乘)佛法、大乘佛法的高度。 因此,从接引大众学佛的角度,宣传佛教的社会教化的作用上,佛教会强调在人伦教化方面儒佛的一致性。 而在彰显佛法的殊胜性上,佛教会强调佛法的慈悲和智慧远超儒家,彰显对实相认识的彻底性。 这两个方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古代高僧祖师为了顺应中国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在融通儒佛上下了许多功夫,有力地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让无数的中国人获得了佛法的巨大利益。 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如何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佛法,就成了今天摆在中国佛教界重要的课题,中国古代高僧的智慧足资借鉴。 04. 深入经藏称赞大乘功德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诸佛世尊无别作意,为有情类说五乘法,由本愿力依法界身,于一切时,从诸毛孔任运流出无量法光,以一妙音等澍法雨,于一众会无量有情。 昔来信乐声闻乘者,闻佛为说声闻乘法。 昔来信乐独觉乘者,闻佛为说独觉乘法。 昔来信乐无上乘者,闻佛为说无上乘法。 昔来信乐种种乘者,闻佛为说种种乘法。 昔来信乐人天乘者,闻佛为说人天乘法。 傍生鬼等,亦闻如来以随类音而为说法。 若有昔来未闻法者,彼惟见佛处众默然。 曾闻大乘而诽谤者,经无量劫堕大地狱、傍生、饿鬼及天人中,备受苦已,闻大乘法即能随喜,深生净信,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布时间:2021-09-25 21:52:5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