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礼拜”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殊胜的意义 内容: 藏地有一个故事。 一位上师交代他的两个弟子,完成同样的一项功课。 其中一位师弟,特别精进。 第二天就定下计划,然后每天老老实实,坚持了两年。 第二个是师兄,竟然把这个功课完全忘了。 直到最后还有一个月,上师就要检验结果了,他赶紧找了一个僻静的深山,观想自己化身百千,同时面对百千本尊,一心一意,拼命修行。 一个月后他们一起到上师那里,赢得赞叹的居然是这个只做了一个月功课的弟子! 这个故事说明,带有止和观的修行,对修行结果有多么重要! 藏传佛教经过多年的发展诞生出很多戒条和礼仪,我们都知道藏传佛教里面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是加行的功课之一。 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我们可能只看别人做过或者是在电视里面看到过,可为什么行大礼拜? 行大礼拜的正确方法和意义是什么?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 大礼拜的正确方法大礼拜并不是随意的五体投地,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标准。 双膝跪地,上体立直,双手合十对于鼻尖下颚,双眼紧闭,一叩掌心贴地,身体挺直前倾贴地,身体直立,双膝跪地,抬双膝直立,双手合十,二叩、三叩亦是如此。 大礼拜的意义拜佛的方式双手并不贴合,两手合掌胸前表示向内心自我反省,静观自己的内心本性一切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仍然流浪于生死大海之中,拜佛时想象双手捧着一个所求皆能如愿的如意宝珠。 如意宝珠代表拜佛人的自心,当自心一切以大众的福利为福利,不存一点私心时,就是菩萨的行为,一切所求一定可以得到菩萨的帮助。 拜佛时双手先放在头顶上,表示今生要学习诸佛的慈悲行为,临命终时要直接投生净土,修行到与阿弥陀佛相同的境界后帮助大众,不要再在生死轮回中随业力流转不停,痛苦不堪。 拜佛时第二步是将双手在额头、嘴唇及心口上各碰触一下表示洗净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不当言行,并且将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良好言行的功德献给自己的上师与诸佛菩萨。 拜佛时第三步是弯腰后用双手在地上滑行直到身体贴地。 拜佛者观想双手十指表示菩萨修行中的十种阶段;四肢代表慈悲,爱语,利行,菩萨度化众生的心态与智慧方便。 额头触地表示发愿将上述四种行为完成菩萨十地的修行达到诸佛所证得的完全光明地的境界。 起身时观想四肢表示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愿一切众生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大礼拜的窍门藏传佛教的大礼拜,真正的窍门在什么地方? 其实真正的窍门,就在于观想。 合掌上举到额头,这时你可以观想佛身的功德,这种观想可以让我们自身的恶业逐渐消除。 匍匐于地的时候,可以观想身口意的业障,由此完全进入地下。 匍匐的时候动作要迅速,不能慢吞吞。 这时你可以观想左手是智慧,右手是方便。 两手前推,就是以智慧的利剑,将八万四千烦恼完全斩断。 假如你的定力、观想力强,还可以观想自己化身万千,同时向无量诸佛菩萨顶礼,那么这个功德也确实能够大大增加。 这种智慧的观想,就是藏传佛教修行的窍门。 特别当你的定力很深,那么同样的修行,你的效果和没有观想的人就天差地别了。 礼佛是一个承受肉体和心力上辛苦的过程,是对恒心和毅力的考验,苦修可以培养你真实的虔诚心,让你凡夫模糊而表相的信仰,更为坚定而清晰。 礼佛,最重要是专心,如果作大礼拜的人念头是尽快完成十万遍的数目,反而是徒劳无功,没有任何意义的。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发布时间:2021-09-25 21:46: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