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是不是对福报也有着误解? 内容: 我们对幸福有个错误的觉知,认为吃得越好,住得越高档舒服,饮食住宿千万般求细腻,认为这是幸福生活。 这个是凡夫之见。 其实福报和物质没有关系,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把福报和钱财等同起来。 导致很多人一学佛,发财了,就说自己福报来了。 古人讲,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很多名相,都是假传万卷书。 我们误解了这些名相,所以越修越错。 就单单一个福报这个名词。 人对外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就像你看速度,我们对速度的追求也没有止境,飞机、火车,导致越来越快。 就像人的欲望一样,一旦升腾起来,也没有止境。 你会想要越多,尤其是世俗福报越大的人,他欲望就越大。 因为向外的追求,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你看城市里头,谁活得最幸福。 告诉各位,没有的。 在欲望里头,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 所以我们对福报的误解,导致追求的错误。 人要怎么修行? 人应该要念念归于清净时。 所以不管是佛教,还是道家的修行,最基本的要做到清净。 很多人钱财,权力很大,为什么那么痛苦? 因为他没有得到清净。 所以道家修行经典有句话:人神欲清而心扰之,人心欲静而欲牵之。 如果能懂这句话,也能开悟。 真修道,就要回归到心神的安宁上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我们现在都在鼓动很多的欲望,包括出家,也希望庙宇越盖越大,甚至超负荷,贷款来盖。 导致佛教和经济越来越挂钩,这已经慢慢偏离了道的根本了。 因为道是要归于心神的清净。 我用口味来比喻。 世俗人吃的,要追求越吃越好,口味越来越重。 所以人的吃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 为了满足吃和住的欲望,开始了大面积的造恶业,赚非分钱财、杀生。 发展人的欲望,是一条不归路。 那佛教怎么办呢? 佛教的方法,就是告诉人舌根要清净,吃的很简单,很粗糙,普通五谷都能得健康。 当人的舌根清净时,人可以减少非常多的恶业。 同时人不需要那么多的精力,就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 再比如身根清净的问题。 人一味地享受,吃的脏,只会让身根更污染。 身根一污染,人就要花大批的精力和财力去照顾他。 身根脏臭的人,身体有臭味,就会花很多时间去打扮身体,洗澡,甚至用很漂亮的衣服。 身根脏了,就导致人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花很多财力去吃药,住的要追求高档,甚至产生洁癖,力气不足,再也无法适应普通的交通工具。 对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硬座的火车就承受不了,就要软卧,或者飞机,或者购买更高级的车。 然后我们就认为,这个是有福报的表现。 我组织多次去五台山走五个台,走三天一百多公里。 我发现那些福报太大,钱财过多的人,走不动。 我就开玩笑地说,你看,都被自己的福报害了吧。 你有好车,却没有好腿脚,有好吃的,却没好胃口,有好房,却没有好睡眠。 有些人一换个环境,根本就睡不着。 这就是身根下劣。 城市人的福报,把健步如飞的腿脚换成车,把好胃口换成冰箱,把好睡眠换成床。 这一块,佛教一定要宣传起来。 我发现香客对住宿的地方,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高。 要有独立卫生间,床铺要很干净,被子要经常换。 很奇怪,我们很害怕被传染。 为什么你那么容易被传染? 因为身根下劣了。 我们都认为最大的疾病来在外面,却不知道,真正的疾病,是来自嘴巴吃的肉,和鱼,以及不干净的东西。 这些是直接污染人的身体内部,而外在的环境,只能污染身体外部而已。 如果真要修道,最起码的一条,食清净食。 人的身体清净了,欲望就少了,你根本不要求那么多东西。 就有很多时间来修行,学佛了。 身体清净后,对环境的要求也不会很高,也没有洁癖。 比如睡觉来讲,最好的床铺是硬硬的木板床,人在硬的木板床上,体内的气就不会被堵住。 一直睡的太柔软,弹簧床,会影响人的骨骼发育。 椅子也要硬的,人做沙发椅,很软的坐久了,气都堵住了。 现在人为什么那么多的气血淤堵,跟睡的太柔软,以及坐的太柔软有关。 这一点估计很少人去提。 你看老一辈子的床都是木板的,最好的。 睡的姿势最好是佛陀的吉祥卧。 向右侧身,右手枕头,左手放在左侧腿上。 这个姿势叫吉祥卧。 这是最好的睡的姿势。 其它姿势都不行。 要修道,要把欲望降低,慢慢地回归来。 这时多念经就显得很重要了。 经文有加持力,能让色身清净。 要达到人心清净,天地自归宁。 这个是很不容易的。 古人讲,安贫乐道。 其实是很高的境界。 一个人耐得住清贫,因为他心中有道。 永嘉证道歌说的,穷释子,口称贫,实则身贫道不贫。 身上穿的百衲衣,心里却怀无价珍。 我们一直奔波在外头,因为没有道,所以才会追求外在的物质。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发布时间:2021-09-17 13:16: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