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闻法之威仪 内容: 第19课① 闻法之威仪首先要依止四想,在闻法过程中需断除三过与六垢,以悲悯一切遍空有情的善妙饶益之心而听闻并精进实修。 。。 。愿充满虚空的一切众生都能证悟佛陀果位,请大家发起殊胜的菩提心意乐,而如理作意听闻,并且将所听闻的内容纳入相续之中而做行持。 今天为大家继续宣讲《龙萨金刚藏引导文——饶益弟子之教言》。 乙三、大圆满基道果三者所摄深道实践次第分二:一、略示基位实相;二、分别广说直断顿超二道窍诀实修之理丙二、分别广说直断顿超二道窍诀实修之理分二:一、成熟道灌顶;二、解脱道教授次第丁二、解脱道教授次第分二:一、令生信解且(证)来源可靠之支分传承次第;二、传承所出真实教授戊一、令生信解且(证)来源可靠之支分传承次第分二:一、教授方式;二、宣讲事要;三、传承。 己二、宣讲事要分三:一、所依意乐;二、如何劝说听闻;三、彼时威仪。 庚三、彼时威仪分三:一、依止四想;二、应舍之要;三、应取之要能成熟的灌顶已宣讲完毕,现在正式宣说能解脱的教授,能解脱的教授分前行和正行。 前行首先讲闻法方式:闻法需要具足五种净观、依止四想、断除过患而听闻思维。 辛一、依止四想:彼时威仪者,《心性休息》:“上师医师教授药,自为病患如是想。 珍重精进如服药,寂乐果如脱病苦,其余依法如是推,以净四想作依止。 ”如是依止四想。 听法需要威仪,诚如大全知在《心性休息》中云:“上师医师教授药,自为病患如是想。 珍重精进如服药,极乐果如脱病苦,其余依法如是推,以净四想做依止。 ”闻法要具足四想:听法的时候,上师做殊胜的医王想;上师所赐予的教授,如妙药想;自己做病人想;听闻上师的法以后,精进的修持,如服药想。 如果依靠四想闻法之后,则能得到寂乐的果,如同最后病人疗愈疾病之后,获得脱离病苦的寂乐之果。 其余的法,亦如是类推。 无论何时,当以清净的四想去依止上师闻法。 应舍之要耳不专注覆器过,意不受持漏器过,混杂烦恼毒器过。 辛二、应舍之要且需断器之三过与六垢。 三过者:经教中:“耳不专注覆器过,意不受持漏器过,混杂烦恼毒器过。 ”六垢者如《释明论》:“傲慢无信心,不希求法义,外散与内收,厌倦听闻垢。 ”《日月吻合续》:“一切分别善收摄,极善意乐而听闻,金刚萨埵三世佛,不能加持忘失者。 ”是故舍弃一切分别散乱,正念内摄专注听闻。 在上师面前求取引导,需要在上师面前去闻法,闻法除了具足四想以外,还需要断除器之三过和六垢。 首先宣讲三过,经中云:耳不专注覆器过,意不受持漏器过,混杂烦恼毒器过。 耳不专注覆器过:在听闻上师宣讲妙法时,耳不专注法义,如同覆口向下的容器,无论上师宣讲多么殊胜的法,也不可能得到些许的利益。 意不受持漏器过:对上师讲的法在心中既不思维也不受持,如同有裂纹的器皿,不管上师灌注多少法要,全部都会漏光。 如同从没有听法。 混杂烦恼毒器过:在闻法的过程中,心怀不善的意乐和动机,夹杂贪嗔痴的烦恼,或者在法闻过程中,去思维一些引起烦恼的事情,这样闻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因为被烦恼所垢染,变成毒器一样,无论灌注多少妙法精华,最终变成了毒药。 所以,耳不专注、意不受持和混杂烦恼,三种过失务必要断除,否则听法不会有任何意义。 六种垢染:《世名论》云:傲慢无信心,不希求法义,外散与内收,厌倦听闻垢。 第一是傲慢。 在听法的过程中,认为自己比上师、道友智慧更广大,对法义的理解更善巧,比道友修行好,或者世间的地位、财富、学识等等,比起他们要稍微好一点。 怀有这样的傲慢去听法,这是一种毒,是垢染。 第二是无信心。 认为上师不如自己,仅仅是抱着听一下,得个传承的想法,对于传法上师没有视为佛陀,这些都是对于传法的上师没有信心。 第三是不希求法义。 对于上师所讲的法抱着一种听不听懂无所谓的态度,对法义没有希求心,怀着随便听一点,应该会有点功德等的想法,而不努力去听懂法义。 第四是外散。 在听法的过程中,心里面一直想着爸爸、妈妈,或者公司、学校等各种各样的事情,人虽然在听法的会场里面,但是心却在外边到处游走,这是外散,这样也没有办法接受法义。 第五是内收。 内收就是在听法的过程中太过于紧张,想把上师所说的每一字句都记得清清楚楚,结果导致前一句记住了,后一句却没有听见,或者后边的句子缘取到了,前面的内容却又忘记了。 因为太过紧张的缘故,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将上师所讲的法义完全纳入心中。 闻法应该像玛吉拉准说的一样,太紧的时候应该放松一下,太松的时候应该拉紧一下,掌握不松不紧合适的度。 第六是厌倦。 听法的时候,嫌太阳太热了,或者风刮得太冷了,或者嫌房子上面漏水,或者坐垫太硬了等等想法,再或者因为讲法的时间太长而心生厌倦,想要快点结束等等,这些都是厌倦。 如上这六种过失,傲慢、无信心、不希求法义、外散、内收和厌倦,这些都是闻法的过患,因此务必要舍弃。 《日月吻合续》中云:“一切分别善收摄,极善意乐而听闻,金刚萨埵三世佛,不能加持忘失者”。 就是说听法时应该将所有不好的、外散的分别心全部斩断,收摄起来,怀着善妙的意乐,对上师所宣讲的法努力听闻。 如果不能很好地收摄分别,不能以很好的意乐听闻,上师所宣讲的法义即便听到了,但没有听进去,或者随后就忘记了,那么即使是金刚萨埵这样的三世一切佛都没有办法加持你。 所谓上师的加持,就是上师传法,弟子闻法,然后一直修持以改善自相续。 除此之外,上师的加持没有其他办法安立。 因此对于忘失上师所讲解的法义,或者什么也没有听进去的人,金刚萨埵来到这里,也没有办法给你加持。 所以务必要舍弃一切分别散乱,以正念内摄而专注听闻,将心收摄在正念上认认真真去听闻,舍弃器之三过和六垢,精进听闻。 辛三、应取之要:此外非为希求自己独自一人获得寂乐之意乐,以悲悯一切遍空有情的善妙饶益之心而听闻,不为懈怠懒惰所控制,当心怀如钢似铁的大精进而实修。 诸有意乐的善缘者,当知若不如此则不能获诸佛加持。 《毗奈耶》:“诸友具信而闻法,此缘百劫难值遇。 ”当以忆念闻法之功德的方式而听闻。 《地藏十轮经》:“善法及恶法,不闻不知晓,是故善恶法,闻已而了知。 四关要者:“辨别听闻要,体验实践要,证悟修习要,如前精进要。 ”如是明观。 接下来是听法的动机。 就是听闻的时候,不应该是为了希求自己一个人独自获得寂乐,而是悲悯一切遍满虚空的有情,为了对他们能够起到利益,希望对他们有所饶益,以这样的善妙的心去听闻。 听闻的过程中不要懈怠、懒惰,心中应该怀着如钢似铁般极大的精进而实践。 诸有意乐的善缘者,你们一定要知道,听闻过程中,如果不怀着利他的意乐,不能收摄正念,那么一定不会获得诸佛的加持。 一定要以利他之心而听闻,以大精进而实修,如是才能获得诸佛的加持。 《毗奈耶经》云:“诸有具信而闻法,此缘百劫难值遇。 ”意即所有听法的善友们,一定要怀着信心听闻妙法,因为听法的因缘即使百劫亦难值遇,因此在听法的过程中要忆念听法的功德,使心中对闻法产生希求、欢喜之心。 《地藏十轮经》云:“善法及恶法,不闻不知晓,是故善恶法,闻已而了知。 ”闻法的价值在哪里呢? 如果不听闻佛法,就不能区分善和恶。 只有通过听闻佛法,才能知道所应断处和所应取处,知道取舍之处后才能如理实践而现前妙果,不闻法是无法如理取舍而现前果的。 在闻和修的过程中要掌握的要点是什么呢? 听闻的要点是辨别,辨别什么该取,什么该断,什么该行,什么该舍。 知道如何行持,如何断舍,这是听闻的要点! 实修的要点是什么呢? 是要去体验产生觉受,就是将听闻的内容纳入实修之后而有所体味,不管是修持什么法,在心中必须对法的意义有所感觉。 首先要知晓、知道、了知见解,了知见解之后要变成觉受之见,这是实修的要点。 修习的要点是证悟。 从了知到觉受最后趣入证悟。 精进的要点是什么呢? 就是听闻、实践和修习都如前一般的行持。 听闻的要点是能辨别取舍;实践的要点是产生体验;修习的要点是要出现证悟;精进的要点是如前一样次第而行。 如理如法的按照这些要点而作行持。 发布时间:2021-09-15 16:35: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