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基础》第十四篇:声闻行果 —— 果位差别(上) 内容: 果 位 差 别 之七 贤 位声闻乘人,从发心到证得涅槃,总有七贤四圣五位的差别。 七贤四圣分别五位。 即:七贤: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为资粮位。 暖、顶、忍、世第一为加行位。 四圣:预流向为见道位。 预流果至阿罗汉向为修道位。 阿罗汉果为究竟无学位。 声闻乘人,依四谛理,急于求证涅槃。 声闻乘人,观人生无常,诸苦逼迫,厌舍三界,发出离心。 求解脱修涅槃法,在资粮位时,首先修习法门为五停心观。 观五不净法,以停止内心的贪欲,引发观察四谛的观慧,而进趣加行位。 资  粮  位五停心观:一、不净观,即观内外境界的不净相,对治贪欲过患,而停止其心。 贪欲心重者,宜修此观。 二、慈悲观,即于亲怨等有情,观其可怜愍相,而修与乐拔苦的慈悲意乐,对治嗔恚过患,而停止其心。 嗔心重者修此观。 三、因缘观,即观十二因缘,三世相续的道理,诸法无我体相,对治愚痴过患,而停止其心。 愚痴者修此观。 四、界分别观,即以观心分析地水火风空识,或十八界,对治一合想的我慢过患,而停止其心。 我慢重者修此观。 五、持息观,即以念持出入息,令心息相依,计算息数,对治散乱过患,而停止其心。 散乱心重者修此观。 别相念处位:由修五停心观,心便得定。 更进修四念处观,即身、受、心、法念处。 于身等四相别别观察,名为别相念处。 因修解脱行的障碍,首先于色身执净,诸受执乐,心行执常,诸法执我。 为对治此四种颠倒,修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 观身受心法各别自性,即分析而别别观之。 但于法念处,有杂缘与不杂缘之别,不杂缘法念处,唯观法一境;杂缘法念处,于身等四境或合观二境、三境、四境。 总相念处位:即总缘身受心法四种,不别别观察,而直观四法之不净苦无常空无我理。 以上三位为资粮位。 加  行  位暖位:修解脱行者,在修习总相念之后,观智渐次成熟。 进入加行道的初位。 无漏圣道,犹如于火,能烧毁其粗硬不调如柴薪的烦恼。 此位是初得圣道火的前相,犹如世间钻木取火,其暖气是火前相,故立暖名。 此位能观察四谛境,并具足观修十六行相。 顶位:修习暖善根时,观智转胜,定观分明。 如登山顶,观望四方,悉皆明了。 忍位:修顶善根,渐次增长至最极成满时,有殊胜善根生起。 于四谛之理信解印可决定,堪忍乐欲,而此位善根坚忍无退堕,故名为忍。 世第一位:未入见道,而生最殊胜善根,修四谛之行,渐见法性,但未得圣道,仍是有漏,而于世间称为第一。 能开圣道门,引生圣道,是世间法最胜故,名为世第一法。 以上四位,谓之四善根,为加行位,及资粮位为七方便以皆为趣证圣果之方便行故。 发布时间:2021-09-15 01:24: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