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居法要】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二组 内容: FORIQINGLIANGBAO// FORIQINGLIANGBAO☸︎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与法界一切如母有情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法界众生离苦得乐而发无上菩提心一起学习《正法念处经》云: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 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收录于南传佛教三藏的《长部》(Dīgha Nikāya)之《大品》(Maha-Vagga),是记录佛陀入般涅槃前一年里的行历、教化以及涅槃前后情况最详细的一部经典。 “七不退法”今见于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最后的《诸佛入般涅槃论》。 2021年5月,为庆祝卫塞节,缅甸三藏高僧东达拉长老为众讲授《诸佛入般涅槃论》,曾国兴居士翻译。 上图:佛陀在第四十四年的安居之后,来到了王舍城灵鹫山,在灵鹫山上对着禹舍大臣宣说了“诸王之七不退法”,以及对声闻比丘们宣说了“诸比丘之不退法”。 佛陀从王舍城灵鹫山离开之后,慢慢到达了第四十五年安居的地方,也就是毗舍梨城的竹林丛村。 这一幅地图当中,在结束了僧团的坐雨安居后,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北向那烂陀游行。 一路历经那烂陀附近的芒果园(庵摩罗园)、波陀厘村、拘底村、那提伽村、毗舍梨,到了这里,已经到了坐雨安居的时候,佛陀在毗舍梨南郊的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这是佛陀最后的一个坐雨安居期,佛遣散了跟随他的僧团,让他们分别在吠舍离周边坐雨安居,唯独留下了阿难。 佛陀了知自己离涅槃辞世的时间已经不远了,为僧团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圣地--灵鹫山2021年8月14日至21日,结夏安居最后一旬里,法师带领大众学习佛陀涅槃前的重要教言——诸比丘之七不退法。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组七不退法☸︎一、不乐于(力行)做俗务;二、不乐于(力行)谈闲话;三、不乐于(力行)睡眠;四、不乐于(力行)交往伙伴;五、不怀持邪恶欲望,不陷于邪恶欲望;六、不与恶人为友,不与恶人为同伴;七、不因获得微小之利益,而于修行途中停止。 ☸︎ 不乐于(力行)做俗务。 “凡是出家比丘,不应该乐于力行做俗务,进入到僧团之后,出家比丘众的心要系在解门和修证的行门上。 ”理解理论,既而实践。 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最本分的事情。 “而不应该思维世间的一些想法”,我们就是因为看到了世间的不究竟,所以才追求真理,走出离之道的。 所以作为出家人,不应该去思维世间的一切,“否则,比丘因为忙于俗务,心识相应于世间法而容易堕落,修行也会有失败的结果”。 ☸︎ 不乐于(力行)说闲话。 身为出家比丘,不应该乐于言谈闲话,闲话的内容总共有三十七种,佛陀在《长部·戒蕴品》里面记述得非常详尽。 好比僧团的出家人说一些国王的事情,这个叫做“王论”;或者是讲一些“贼论”,就是盗贼的事情,出家人是不应该言谈这些闲话的。 ☸︎ 不乐于(力行)睡眠。 “身为出家比丘,不应乐于入眠,入眠会使身心有呆滞的状态。 ”过去的古德们说,“我们是为了修行来到僧团,所以初夜、中夜和末夜当中只要有一夜来入眠即可,其余的时间要勤劳背诵佛经或者精勤修行。 ” 有时候夜里十一点了我们还在学习,这就属于初夜了。 有的老修行就是日中一食,十一点吃饭,早上和晚上不吃,有可能晚上九点多就休息了,子时起来打坐或者念经。 就是这种修行状态。 ☸︎ 不乐于(力行)交往伙伴。 “为出家比丘,不应该乐于交往伙伴,有些人不甘寂寞的,只要自己一个人处在一个空间当中,他总是想要去寻找另外一个伙伴。 ” 修行人要把身心聚于一处去用功,如果找伙伴,就会照顾对方的感受,一说话有可能就是废话连篇,动他心也动己心。 所以修行要不怕寂寞,甚至寂寞也是一种财富,要珍惜这种财富。 因为修行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交往伙伴也是一个散乱之因,所以不要制造这种散乱之因。 ☸︎ 不怀持邪恶欲望,不陷于邪恶欲望。 “明明这位出家人自己没有这种德行,可是他在众人面前炫露出有这种德行,他明明没有这种实力,却表现出有这种实力的出家人,也都是心怀恶求。 ”邪恶欲望也是“恶求”的意思,什么叫“恶求”? 身为出家人,为了谋求四资具,可能要做一些不法的手段,或者以不如法的一些方式,以暗示的方式,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四资具。 一个人出家要仰赖别人四事供养,这是你的道德所感化,实际上僧团里不需要你去考虑这些的。 有个戒律叫“波逸提”,当时僧团中有人以不实的方式来宣传言论,夸谈其他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于是佛陀就制下了第四条戒律---波逸提戒。 另外,身为修行人,明明自己没有得到禅定,可是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获得禅定,明明没有获得道智、果智,也炫耀说自己获得了道智和果智,这种修行人就叫“心怀恶求”。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内心会不会害怕? 如果不害怕,有可能就没救了,如果害怕了,说明我们还具有惭愧之相,有惭耻心,那我们一起学习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 我们学习的这些,每一条都是佛陀的镜子在照向我们自己。 ☸︎ 不与恶人为友,不与恶人为同伴。 这里的恶人指的是什么? 有时候僧团当中也会有些出家人跟你说:“哎呀,就是犯了个小小的戒,不足为道,没有关系,偶尔犯道也没有关系。 ”可是对于那些戒行清净的出家众而言,凡是犯下了微小之罪,皆心怀庞大怖愄。 所以对于戒行清净的人来说,用这种方式来怂恿他的出家人,就是他的恶人。 在我们的修行路上,能够警策我们的都是我们的助道因缘。 如果怂恿我们不遵守佛陀的教诫,实际上他就是我们修行中的恶人,不能与这种恶人为友,也不要与这种恶人为伴,否则会糟糕的。 ☸︎ 不因获得微小之利益,而于修行途中停止者。 微小的利益,比如获得一些修行的境界,得到一些禅定,或者有所领悟,这也是警策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修行不要中途而止。 不要因为得到一个小小的利益,或者具有一点小小的功德,就停止了我们的修行。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组七不退法的内容。 未完待续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发布时间:2021-09-01 00:00:4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