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基础》第十二篇:声闻行果 —— 三十七道品 内容: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四如意足:欲、勤、心、观。 五根:信、进、念、定、慧根。 五力:信、进、念、定、慧力。 七菩提分: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行舍。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略说三十七道品以上所述,在修道位中,依三十七道品而修习。 三十七道品,亦名三十七菩提分。 此三十七法,共顺趣菩提故。 道品即品类支分义。 四 念 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凡夫缘色蕴之身以为净;受蕴之受以为乐;识蕴之心以为常;想行二蕴之法以为我。 起此四种颠倒,而起贪爱。 为治斯四倒,以能观智力,观身不净,破净倒;观受是苦,破乐倒;观心无常,破常倒;观法无我,破我倒。 此四念处,以意为体。 身等四法是所观境,慧是能观。 常观此四法令心不妄 —— 念处。 四 正 勤:又作四正断。 一、于已生恶令断灭精勤修习;二、于未生恶令不生精勤修习;三、于未生善令生起精勤修习;四、于已生善令增长精勤修习。 体一精勤,义用不同,分之为四。 一心勤修名正勤,能除懈怠名正断。 四 如 意 足:又作四神足。 欲、精进、心、观如意足。 四念处修智慧,四正勤修精进。 由精进故智慧增多,定力不足。 此四种摄定,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欲谓希求,由欲力故引发定起。 精进谓勤策,加功用行,引发定起。 心者,一心正念,由心力故,引发定起。 观谓观察,令心不驰散。 谓神足者,神谓神通,妙用难测。 足谓所依之义,依定力而发神通。 四念处重于修观,慧由观得,非定生,所以修四神足之定,由定而发坚固之慧。 五 根:信、精进、念、定、慧。 于三宝四谛以及因果事理,能深忍乐名为信。 勇猛进修为精进。 于境忆持为念。 专注所缘为定。 真智现前,破诸谬见为慧。 此五法能生一切善法,能生圣道的根本,如树有根,能生枝干,故名为根。 五 力:即前五根的增长。 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 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 念根增长能破邪念。 定根增长能破诸杂乱想。 慧根增长能破诸惑。 此五力能入圣道的主力。 七 菩 提 分:又作七觉支、七觉分。 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 于境明记为念。 以智慧观察是非、善恶、真伪、染净为择法。 坚持不懈,使择法之觉慧成就为精进。 于意适悦为喜。 调畅身心为轻安。 专注所缘为定。 远离沉掉,平等寂静,舍弃染污为舍。 择法为慧体,精进、喜、轻安、舍为慧用,由慧坚固定力,定慧相应,便生正念。 前所修未觉,八正道为已觉。 此七法处中,从迷启悟,由未觉而成觉。 三十七道品都称觉,而觉的自体在乎此七分,故独称觉。 八 正 道:又作八圣道。 一、正见,离邪倒分别,正确体见诸法之理性而不谬误,此为八正道之主体。 二、正思惟,离邪分别,思四谛理,离诸杂念。 三、正语,修口善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 起善思惟已,发起种种如法言论。 四、正业,离诸身过,除身之一切邪业,住清净身正身。 五、正命,清净的身口意三业,离五邪命。 (五邪命是:一为利养故,诈现奇特。 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 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法。 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 五为利养故,称得供养,以动人心。 邪缘活命,名为邪命。) 六、正精进,止恶修善,以上五法,勇猛精进相续无间。 七、正念,忆持正法,于真理明记不忘。 八、正定,住无漏清净之禅定,离诸散乱。 此八法尽离邪非,故云正。 又名圣道,圣者正也,与正理合故为圣。 发布时间:2021-08-28 20:01: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