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元节: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内容: 心灵之旅,从这里开始关注净尘,品读内心真实的自己©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作者:物道君来源:物道精致生活(ID: wudaojieqi)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站,遗忘才是。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传统节日中元节,是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祭祀祖先的日子。 虽然我们有清明、中元、下元等纪念先人的日子,但我们面对死亡总是忌讳莫深。 《西藏生死书》便曾说过:“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就像要趟过一条河,因为不知道河对岸有什么,才心怀恐惧。 但死亡,是生命的必修课。 它的另一面含义,是生活,是珍惜,是爱与被爱。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我们害怕谈论死亡,可是这是生命的必经之路。 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站,遗忘才是。 图片|肖寒4981 ©曾看过一个绘本,讲述一个名为小宽的孩子,在他妈妈因为意外离开人世后的故事。 因为太想妈妈,所以他妈妈化作幽灵,回来看小宽。 小宽的妈妈和他说:“小宽,妈妈不在了,以后你能自己洗澡,能自己睡觉吗? 也不能再去幼儿园接你了。 ”小宽哇地一声就哭了:“你为什么要死啊? 我该怎么办? 我不能没有妈妈,哇哇哇哇……”小宽妈妈也哭了:“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已经死了呀! 我也忍不住了,哇哇哇哇……”我们常常为生而欢喜,对死却没有准备。 可是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图片|空谷寻芳 ©生与死,皆是生命的必修课。 因为有了死亡,生才显得更为重要与珍贵。 《西藏生死书》有一句话:“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有时候,我们不能接受死亡,往往是因为不能接受离开爱的人。 但要知道,有些爱是永远不会离开的。 图片|无考 ©电影《灵异第六感》里,讲的是一个小孩能看见鬼魂的故事。 他总是被吓个半死,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鬼魂来找他,和他说话。 直到一位心理学家和他沟通,发现可能是那些鬼魂找他有事,想要他帮忙。 于是,他尝试着鼓起勇气,去倾听那些鬼魂的故事,慢慢发现,其实有很多人是有夙愿未了,没有好好和爱的人告别,才会又回到人间,想去实现愿望。 图片|空谷寻芳 ©这样的故事,听着有点骇人。 但细究之下,却是人性的温暖光辉。 因为我们是一个个生活着、爱着的人,才会有牵绊,才会有不舍得,才会有执念。 葬礼,便是让爱着的人好好道别的仪式。 生命是一场相逢,既要别离,当慎重,当郑重。 图片|空谷寻芳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幕细节,女主角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十几岁的她看见爸爸和姑姑们还在高兴地招呼亲朋,大声地喝酒,很不能理解。 直到大伯回来,爸爸和姑姑们突然像找到了依靠了,兄弟姐妹们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她才明白,原来大人们只是在忍,只是在故作坚强,他们也会疼。 有人说,如果没有看见亲人的坟前那一抔黄土,总不能相信他们已离去。 如果没有这场郑重其事的道别,也许我们也讲不出再见。 可是,如果终将要离去,活着时当好好珍惜,离别时请好好道别,别留下一点遗憾。 发布时间:2021-08-22 13:48:1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