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皈依佛门后就没有自由了吗? 内容: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 ”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果再问:“你皈依了吗? ”他们要么直说:“没有! ”要么反问:“我信就行了,干嘛非要皈依呢? ”如果继续问:“你为什么不皈依呢? ”他们要么说:“皈依是不是就被佛控制住了? ”要么说:“皈依就不能吃肉了,可我还是喜欢吃肉,怎么办呢? ”或者说:“皈依是不是就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了? ”有人甚至还担心地说:“皈依后,我怕我做不到,反而受到佛的惩罚。 ”一言以蔽之,信佛好像是口头上的事,或者说,他们觉得皈依就是要持守很多在他们看来很难做到的戒律,所以与其给自己套个不自由的枷锁,还不如不皈依,于是连佛的大门还没有进去。 皈者,归也,归顺也,投靠也;依者,倚也,倚靠也,依靠也。 如果说自己信佛,而连皈依都没有,那么至少可以肯定,这所谓的信,一不真实,二不真诚,也就是说,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信心,既是对佛法没有信心,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佛教的皈依,就是通过表面上归敬的仪式,而从内心生起对佛法僧的信任。 佛者,形式上为释迦牟尼佛,本质上为“觉悟”,即通达宇宙生命真相;法者,形式上为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法,本质上为“正确”,即正知正见;僧者,形式上为至少四人组成的僧团,本质上为“清净”,即六根清净。 皈依佛教即皈依三宝,不可以再皈依外道,就可以说你是一位佛弟子了。 但佛教的包容也允许你退出后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何宗教,但同时也仍对你敞开大门,随时欢迎你回来重新皈依。 皈依的本义,就是依靠佛法僧的慈悲、智慧和力量,脱离轮回无常的痛苦,不再受制于三界六道的约束。 所以,学佛修行证道的根本目的,是解脱束缚,而不是自套枷锁。 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标,在修行的道路上,你就必须持戒。 戒者,戒律,即禁止也。 禁止什么? 止恶也。 也就是说,你要解脱束缚,你就必须先“约束”自己。 很多人就是因为听到戒律,而在佛门前停下了脚步。 殊不知,戒律正是规律、真理、方法、道路。 佛陀甚至直接道明,涅槃后应当“以戒为师”。 试想想看,整个宇宙如果每个星球没有规律地高速运转、左冲右突,那这个宇宙还不得到处碰撞爆炸? 人类社会如果没有法律规则,每个人都可以看似自由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这个社会还不得混乱一团,到处都是烧杀抢掠,结果哪有自由可言? 不少人总会给自己找借口说,只要我多行善做好事就够了,不用皈依,不用持戒。 殊不知,我们很多所谓的行善,要么是表面的“好心办坏事”,要么是缺失的“这边好那边坏”,即佛教中所说的“有漏功德”。 而持戒,就是要我们先学会“止漏”,杯子在不漏的前提下再装水,才能装满。 如果一边行善一边装水,一边作恶一边漏水,那么水杯永远也装不满,修行也就永远难以成就。 所以说,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发布时间:2019-08-27 16:02:2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