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夕,佛陀教我们如何去爱 内容: 每一个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 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 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 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 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你的世界。 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 至尊善知识七夕,也谈 “情”,也说 “爱”爱情对很多人而言是生命最重要的亮点甚至是唯一的亮点但当我们剥开爱情,它里面的真相真有那样动人吗? 自私和贪婪应该占着很显要的位置。 也许正是这样,所以人们需要婚姻。 当两个人的情感变成两个家族的联结,当爱情慢慢转化为亲情,一切看上去才相对地稳固了。 亲情以奉献为主,爱情以占有为先,但只要是情,总还是会变的。 人与人相遇的刹那,是爱是欲,难以分辨。 从本能的欲望升华到心灵的合契,从心灵的合契升华到亲情的守望,再进一步,从有缘的亲情升华到无缘的大爱,这条路,你说有多少人能走得出来? 这也说明男女之间所谓的缘分,所谓的一见钟情,很大一部分还是由外在的爱欲之心引发。 无爱不生娑婆,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动力,其实就是一个字——爱。 作为世间的夫妻,两人之间的情感不管是在工作中培养出的,还是在电光石火下迸发出的,有一个问题都需要很现实地去思考:如何让两个人的关系更牢固,情感更纯净,日子更和美,未来更光明。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有“道”的归正与辅助。 比如佛化家庭。 夫妻之间,有共同的依止,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志向,平时在修行之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促进。 日子一长,不仅心灵会靠得更近,那促使两人轮回不止的爱欲的“发动机”也会慢慢熄火,停止转动。 我们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前也有太太,名字叫耶输陀罗。 请问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 有啊,而且感情很好。 但后来,恰恰是耶输陀罗掩护悉达多太子走上了修行之路。 在太子出走的那天晚上,耶输陀罗假装睡着,等到太子走出房门,她又躲在窗户边,眼睁睁看着太子在月光下离她越来越远。 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她内心有多么浓重的不舍和忧伤。 但她的爱是理智的,她不愿世俗之爱成为太子追求大道的羁绊。 难舍而能舍,这样的爱,伟大不伟大? 而佛陀成道之后,为什么会光着脚走遍印度,到处为皇帝、大臣、平民、妓女甚至畜生说法? 是不是也是因为爱? 佛陀的这份爱正是来自耶输陀罗给他的动力——转小爱为大爱。 很多人一听到“四大苦空、无常无我”,就觉得佛教很消极。 实际上,佛教对于情感的提升和生命的扩展,恰恰是最积极的。 佛教的爱,不会消退,不会变质,不会由爱生恨、反目成仇;佛教的爱是圆满的,光明的,永恒的。 佛承认爱,佛也正在爱,佛同时也在教我们怎样去爱。 大家知道佛教第一个比丘尼道场叫什么吗? “爱道堂”。 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意思就是让我们去爱真理,爱智慧,把爱提升为慈悲,让小爱变成大爱,让短暂成为永恒。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懂爱的道理、爱的方法,爱到了你手里,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恨。 因为世间小我的爱,本质就是一种情绪,喜怨交错,爱恨不定。 凡夫的爱和佛陀的爱,到底有什么区别? 根据佛法,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 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 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吻,我们至少希望也得到一个同样的吻或是其他东西。 我想稍微谈一下我们基于自我的爱与无我的爱之间的差异。 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事实上一直在计算。 对家人,对朋友,对我们的爱情。 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就应该知道,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我们如何从家庭与爱情来获取安全感。 这两者在我们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 当你认为你在爱的时候,事实上,你一直在试着维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爱情上的收支平衡。 这表示我们一直在计算,试图维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 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未能免俗,因为我们有自我,我们需要喂养自我。 这让我们无法专心的爱,无法心无旁骛的爱。 我们和对方拥吻的时候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家庭或爱情是一个我们最不希望出问题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从中吸取安全感的来源。 但它同样很危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调到安全模式,但总是会有意外跑出来打破我们的安全错觉。 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爱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的自我感到威胁。 我无意声讨这种爱。 身为未证悟实相者,即使我们想,我们也不可能有超越这种爱的爱。 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之所以爱对方,因为对方爱我们几乎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我们在他这里可以体会自我被全然满足的快感。 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对方也是自私的,他来我们这里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 因此,当最初的冲动慢慢停滞下来之后,双方都开始看到对方的一点真面目。 那时候双方都开始要求对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爱的爱,这是潜规则,你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 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 一切都心照不宣。 这就是我们的爱。 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 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 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 他待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 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 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 发布时间:2021-08-14 22:41:2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