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支供养之忏悔业障​ 内容: 七支供养之忏悔业障作者:生根活佛. 仁孜尼马    上师相应修法有很多种,其中七支供养的修法比较特殊,也是比较接近上师智慧的一种修法。 七支供养:礼敬诸佛、忏悔业障、广修供养、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普皆回向。 忏悔业障:忏悔之前已经讲过了。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忏悔非常重要,因为无始以来由于无明和五毒烦恼的原因,使我们造下了种种的罪业,这些罪业所招感的果报,会造成修行上的障碍,因此忏悔业障要时刻保持。 应忏悔的障碍有三种:一是烦恼障,二是业障,三是报障。 (1)烦恼障。 主要包括贪心、嗔心、痴心、慢心、嫉妒心等。 这些烦恼会阻碍祈祷与恭敬等的行持。 因为贪心的驱使,使人造罪业,使人不得安宁,它会诱惑你从上师和诸佛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其实,真正的修行是无私地利益众生。 “嗔心”就是记恨心。 记恨心重的人很难心生恭敬,更难以修行。 假如,你跟别人产生了一点摩擦就记恨在心,总想找时机报复,即使你在祈祷、打坐、修行时,也无法使内心平定。 其实,真正的修行是不记恨一切众生。 “痴心”就是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 这样的人无法祈祷敬礼,佛法也难以听懂,佛经也看不进去,原因就是根机太钝,修行也难以成功。 “慢心”就是傲慢。 傲慢的人就算见到佛也不会跪,菩萨就在头顶也不去礼拜,这样的人根本学不到佛法。 “嫉妒”的人容易产生计较,跟所有的人、事都过不去,心里无法安定。 所以,学佛人必须要通过忏悔而消除五毒,才能获得诸佛、上师的加持和法力。 (2)业障。 在佛教的理论中,“业”是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 业是从身口意产生的。 “身业”是指人的行为或行动;“口业”指人的语言表达;“意业”指人的思想、意志或心理活动。 从身、口、意发生各种业之后会折射成影子,变成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未来生命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不断造业,连诸佛上师也无法加持、无法救度他们! 好好想想,无始以来,为何没有得到诸佛上师的解救呢? 正是因为做了许多不应该做的事,造下了许许多多的业力,这也是修行的业障,业障就是障碍。 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障碍,都不要埋怨或责怪客观环境和其他人。 要反观自己,障碍源于自己过去造作的业障,因此一定要在诸佛和上师面前诚心忏悔。 (3)报障。 因为一个人有了烦恼,就会造作种种罪业,有罪业就要承受报应。 因为,罪业就像种子一样,播进自己的生命之田里,时机一到,一切现前。 报应在佛教里有这样几种:现报,现在就受报;生报,来生在报;后报,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生,才能受报;不定报,受报没有一定的时间。 因此,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要及时发露忏悔。 应该如何忏悔呢? 往昔我所造的恶业,周遍法界;今天我用清净的三门,在十方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诚心忏悔我的一切罪业,并发誓以后绝不再犯,永远安守在清净戒律的一切功德之上。 若能如此真诚的忏悔,可消除无始以来所积累的罪业。 总而言之,忏悔必须发乎真诚,以痛改前非的心发愿:我等所有之有情,无始轮回至今日;所积恶业与坠罪,自做教他随喜做;粗细罪业无隐瞒,祈请助我清净尽;从此清净身口意,永端诸恶不复做。 发布时间:2021-08-10 20:06:4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