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僧的生死观(连载四)丨一直到现在,我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我们老和尚 内容: 一直到现在,我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我们老和尚高僧的生死观(连载四)明基大和尚 大家都是青春鼎盛,正值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我们在座的这几位也曾经有过,但是回不去了。 我觉得大家很幸福,为什么呢? 我们这几位,跟大多数营员的父辈是同龄人,我们分享一些比你们年龄长一倍的经历、经验给大家,这是我们年轻时没有的。 我1994年申请过夏令营,没被录取。 大家能参加夏令营,很幸福,这也要感谢本焕长老和老和尚,如果没有他们,今天大家坐不到这里来。 老和尚荼毗之后,舍利有五千多颗,顶骨十一块,身体很多的骨骼,医学专家一看,切面呈玉石化,跟《高僧传》记载的祖师大德是一样的。 本老有上万颗舍利,这在古来的高僧里都是少有的。 本老恢复了将近二十处寺院,我们师父恢复了将近十处。 他们是文革后恢复汉传佛教的中坚力量,也是当代佛门领袖,因为他们一生的努力,我们今天才有此一会。 我们要珍惜这一会的因缘。 净慧长老舍利子刚毕业的时候,我就问老师,人怎样活着才最有意义?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人生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不知道真相,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就找不到答案。 我是学电力的,到发电厂去实习,看到一个负责安全生产的老人家,人很慈祥又很认真,满头白发。 我突然感觉,我在电厂工作一辈子,三十年后可能就是他这样一个状态。 从别人身上,你能看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指导我们毕业设计的老师,他就说找个好媳妇儿,多挣点钱,就挺幸福。 当时觉得好像应该是这样,但是又缺点什么,又不知道缺什么。 难道一生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过了? 因为不知道怎样活着才最有意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所以很茫然。 净慧长老与营员一起听夏令营讲座刚才大家也都听到了老和尚、圣严长老、本老,他们是怎样度过自己一生的。 老和尚让我们修生活禅,观照当下。 还有明憨师提到的每一件小事,老和尚都做得那样精致,这是什么状态呢? 就是老和尚一直在讲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每一个当下心里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也就是自己能做情绪的主人,自己能做主的状态。 大家想想,现在我们谁能做自己的主人呢? 如果做不了主,那就没法了生死,只能随着情绪的力量去生死轮回。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算真正开始学佛呢? 首先你要相信,你就是佛。 禅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有跟佛一样圆满的智慧和慈悲,你要把它开发出来,那就是觉悟。 这个觉悟绝对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它要靠我们坚持做定课,坚持闻思经典,树立起正知见,每天、每时、每刻,在在处处,把功夫落实在当下,将修行落实在当下。 当你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佛的时候,你就会相信,所有的人都有佛性,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烦恼,就都能够解开。 如果我们把眼界、观念和认识,只局限在这一生的时候,那么这一生所发生的所有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就都无解,对死亡就永远是恐惧,因为你拥有的东西在死亡时全都要丧失掉。 我也是意识到这点,才出家的。 所以智慧,让我们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那么慈悲,就像慧开法师所讲的,以《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精神来利益他人,服务社会。 就像我手里拿着这个话筒,同时也可以说,话筒把我的手拿住了,对不对? 我的手牢牢抓着话筒,就拿不了其他的东西。 同样,只有放下了对我、人、众生、寿者等一切的执著,我们才能够真正自由。 这时候修一切善法,圆满智慧、慈悲,这就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人生。 明基大和尚与净慧长老我出家是在1996年,在这之前,1995年我就到北京广济寺师父的小院去拜见他。 那时候我二十四岁,虽然学佛三年,但是心里头并不真正信佛。 乃至于后来出家半年了,在问禅寮的门口,我还问师父,我心里面怎么不信佛呢? 师父看了我一眼,不理我,就进去了。 我那时说不信佛,不是一点儿都不信啊,就是信的时候总有疑问在。 就像《心经》讲五蕴皆空,这个身体是假的,但实际上我心里根本不是这么想的,牢牢地把这个身体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 因此,要打破我们固有的认知,是很难的。 我是想说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二十四五岁出家的时候,老和尚已经六十三岁了,像我当时对佛法的认识和体会,如何能理解师父的境界啊。 所以,学佛是一个长期积累、转化的过程。 一直到现在,我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我们老和尚。 明海大和尚 明基师父开示得很好,我问一个问题,你要明天走,有把握吗? 明基大和尚 没把握,但是呢,有信心,为啥呢? 念阿弥陀佛啊,对吧? 图文转载自《正法清流》平台- 未完待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1-07-26 23:14: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