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进入金刚乘的过渡期和方法 内容: 大 圆 满 | 七 宝 藏开启心中的宝藏———  悲愿 ▼ 无尽  ———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唯一化身将继续利益一切有缘众生—————————————————————点 击 ↑ 链 接点击上方音频播放进入金刚乘前的过渡期金刚乘是无可摧毁的,因为诸法皆归于金刚乘。 正好比所有河川终将汇入大海,海洋永不干涸。 金刚乘是所有真谛之真谛。 在你说出胜义谛时,那真谛是这般真实,即使没说出口,它也依然真实,那之中没有任何谬误的参照点。 金刚乘如海洋,乃真实之真谛。 金刚乘的法道能够真的教导你如何成佛。 根据金刚乘的教导,你已经是佛,而且你必须了解并证得这一点。 在大乘之中,你对佛性和证悟略有所知,但在金刚乘的层次,你已然是佛;这两种法门之间的差异即在于此。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小乘和大乘,就无法了解金刚乘。 那么你要不就是因为自己的期望而产生幻觉,要不就是因为完全搞不清楚而因此污蔑佛法。 所以在讨论金刚乘的时侯,我们必须了解它和大乘之间的关系。 金刚乘是大乘的延伸,因此在踏上金刚乘的道路之前,你必须先准备就绪。 密续典籍说,首先,你必须证得苦谛,成就小乘的法道;接着,你应该开始了解本具的佛性;这时,你已具备了资格,得以聆听金刚乘究竟果位的法教。 你在大乘中具备对他人的同情心,并且乐意与其共事;你学习如何克服自私自利。 你不但学习如何善待他人,也学习如何善待自己。 你与善知识(Spiritual friend,修道之友)建立关系,培养般若(智慧)和悲心。 教导提到,一旦证得般若和悲心之后,毫无疑问地你将能了解本初自性,也就是阿赖耶。 藉由般若,你开始了解到自己的心是光明且无我的。 你因此能处理自己的烦恼。 以这些为基础,你开始变得柔软,而足以领受金刚乘的法教。 你立足於小乘和大乘的基础之上,已经准备就绪,得以听闻金刚乘的教导。 进入金刚乘的方法要进入金刚乘与否,某方面来说,这件事是没得选择的,而同时,也能说还有选择。 就你的基本态度来说,你可以选择愿意放弃自己的执著到什么程度。 若是不踏进小乘的资粮道,就能不进入金刚乘,而一旦踏上了资粮道,并且持续前进至加行道等等,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此甚至可以说,一旦进入小乘,即等同进入金刚乘。 若是更明白地说,菩萨所体验到的各种觉受,并不是要用来当成是否准备好进入金刚乘的指标或征兆。 你可能处於第一道资粮的层次,但你仍然已进入金刚乘。 若是要从大乘进入金刚乘,并不需要先圆满证得大乘菩萨十地,但的确需要曾经略为瞥见过菩萨十地和第十一地的等觉位。 同样地,你不必圆满证得正知正念之后,再从小乘进展至大乘,但你的确需要对正知正念有些许的体会。 他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并非是已达菩萨十一地的金刚乘行者,虽然的确可能有那样的修行者存在。 我们在这里要谈的,是关于正处於资粮道上的金刚乘行者。 你或许无法从身上的毛端中化现无量诸佛,也无法成为一位宇宙的转轮圣王,但这些不过是肤浅的认证。 事实上,纵使你才初入资粮道,还是有机会与证得第十一地的行者生起同等的了悟和禅修觉受,而且你同样也能进入金刚乘。 进入金刚乘时,有些人会被密续的某个乘别吸引,有些人则受到其他乘别的吸引。 但重点不在於这种吸引力,修行者内在的本质才是关键。 举例来说,某个人可能深受事部瑜伽(kriyayoga)的吸引,但他其实是修阿底瑜伽(atiyoga)的人选,反之亦然。 摘自创巴仁波切《如是,我能见真实》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发布时间:2021-07-25 00:39:14 更新时间:2021-09-22 23:58:1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