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萨钦哲仁波切:如何关心他人? 内容: 我们为何要关心他人? 特别是在今日,生活在贪婪、自私文化中的我们,大都只会关心构筑自己的安乐窝。 我们自己渴望被关爱,也许就是“为何要关心他人”最有力的理由。 在此末法时期的一个深重的时候,就是很多人认为没有任何人会关心他们,因而尽一切努力试图从朋友、情侣甚或俱乐部会友的身上去感受爱。 传统佛教典籍在谈及“菩提心”时告诉我们,首先应从思维母亲孕育自己所经历的过程,作为我们练习对他人生气慈爱与悲心的开始。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随着自己所处的文化与时代的不同,我们对“母亲”这个概念也有不同的认知。 例如,在这年代有许多孩子被父母忽略与虐待,因而无法对“母亲”这个概念自动产生好感,因此,他们可能不觉得这个例子会有所帮助。 不过,这只是举例而已,你也可以选择去思维某位姑母、兄弟或好友,你知道对方爱你、关心你,只希望你过得好,跟你分开时会想念你,在午夜醒来时会担心你。 然后,你再想象每个众生曾经都如此地爱过你,关心过你。 对于我们这种无明众生而言,当下的感觉与体验一定远比过去管需的记忆还要强烈。 我确信,我们能忆起十年前与自己很亲近、但现在几乎很少想到的人,如果我们连此生关爱过自己的人都如此轻易忘掉。 那么,要记得那些前世喜爱过我们的人,还能有多少指望? 然而,有成千上万的有情众生,都曾为了我们而牺牲过自己的食物、财富与快乐。 我们对于这种仁慈的惯性反应,不都是希望能够偿还这些债吗? 可是,怎么做呢? 我们要如何在此生偿还前世的恩情? 若是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又要如何给予他们食物、住所、财富与舒适? 我们最佳的做法,就是平等地关爱所有的众生,尽一切努力带领他们证悟成佛。 有些修行者认为,最重要的菩提心是究竟菩提心,行菩提心比较不那么重要,而愿菩提心最不重要。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菩提心的三个面向同等重要。 大多数的时候,尤其对初学者更是如此,当我们一想到“空性”,脑海中立即会创造出一个空性的画面。 而那与真实的状态正好相反,这就是为何要建议最好从修持愿菩提心开始,逐渐发展到行菩提心与究竟菩提心的理由。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发布时间:2021-07-24 21:59:1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