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涅槃时,阿难尊者问了哪几个问题? 内容:       当初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悲心很重,也不知道要问佛,这时候摩诃迦叶,有些经典也说是阿那律尊者,提醒阿难赶快去问佛: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 佛在世时,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依何而住? 在集结经论时,以何放在经首? 恶性比丘如何对待? 佛在世时有大威德,恶性比丘没有办法,这些都要去请问佛。 第一个问题,“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谁为师? ”佛答,“以戒为师。 ”所以我们现在,在家和出家都有戒律,在家人有三皈、五戒和菩萨戒,出家人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四十八轻戒等等。 第二个问题,佛在世时,佛到何处去说法,我们弟子就随同佛到何处,佛灭度后,如何依靠? 佛答道,“依四念处而住。 ”四念处是出自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其中第一个就是四念处。 四念处依何而住呢? 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第一念处叫:观身不净。 从头到尾,九孔常流不净,就四大来说,一大不调就有一百一种病生,四大不调就有四百四种病生。 我们的身体不是坚固的。 所以第一个念处就是要观身不净。 第二念处:观受是苦。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在佛面前讲了许多不中听的话,佛听而不语,等他说完,佛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他说:“我讲完了,没有要讲的了。 ”佛说:“就像你把世界上的东西送给我,如果我不接受,你就只能自己拿回去了。 ”这时婆罗门听完,心里就很惭愧,原来我讲了一大通,佛一句也不接受,还要我自己拿回去,这也是个好办法。 “观受是苦”,不但讲你不好的感受是苦,就是讲你好也是苦,这世间就是这两种苦。 第三念处:“观法是空”,一切诸法都是空,哪里有实有的东西存在,但空里还有“有”,什么是“有”呢? 你一辈子举心动念,所作之罪,所作之业是不空的,所作的功德也是不空的、念的佛号也是不空的,其他的一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四念处:观心无常。 我们的心如同大海中的水,前浪冲后浪,后浪冲前浪。 又如同石英钟一样,“滴答滴答”没有停过,心是无常,一天到晚心都在转,没有停歇。 第三个问题,如果末法时期世间有恶性比丘,该如何对待? 因为佛在世时,佛有大威德,恶性比丘没有办法,现在末法之中就有这样的人存在,那有什么办法来对待呢? 佛回答:“恶性比丘,默摈之。 ”就是不和他说话,不答复他,这样他就没有办法。 这就叫“禅和子不开口,诸佛难下手”,经典中说“比丘不开口,犹如狮子吼”,不开口的力量有这么大。 所以佛不在世的末法时期,对待恶性比丘只有这一个办法,就是不要理他,既不要说他好,也不要说他坏,就是心里默念阿弥陀佛,他就没有办法,这是最好的办法。 还有一个“如是我闻”,就是区分于外道经首的“阿、嚘”两字,佛说法就是“如是我闻。 ”出处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悟公上人   讲解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1-07-18 00:10: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