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绝对有利的简单方法,做两下精神就来了 内容: 养气对身体健康是绝对有利的。 那么大家一定问我:怎么养气呢? 其实很简单,用不着学那些稀奇古怪的气功,只要保持内心平静,不拘在什么地方,不论是在办公室,或者是在马路上,走路走疲劳了,停下来,做两下养气工夫,精神就来了。 怎么做这养气工夫呢? 不要用鼻子吸气做气功,马路上灰尘大,空气脏,所以我们在都市千万不要用鼻子呼吸做气功,只要心境宁静,不必用耳朵去听,只要感觉到呼吸的往来就好了。 我们本来就有呼吸,不必再用意去练习,或者对呼吸加以控制管理,只要感觉到我们原有的呼吸状况就好。 如果感觉到什么地方不顺有阻碍的话,只要思想继续宁静下来,静上一段时间,自然就调和顺畅了。 这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再特地做什么工夫。 《孟子与公孙丑》--------------------------------你们有工作的人,一天在外面随时紧张,那个紧张的情绪,就是思维最深的这一念。 随时紧张使身体内部细胞的呼吸都会停止,会形成病。 ……所以你们工作那么紧张,随时会使人生病、衰老,会破坏生命。 一般人随时紧张,也常常呼吸停止,这是走到破坏生命这一面去了。 要想修道,就把念头空灵了,很自然地听呼吸,随时知道自己在呼吸。 而且不加助力,不紧张,然后呼吸慢慢停止,与念头配合了,这个叫修道,叫做工夫了。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这不是讲理论,自己试试看,不—定盘腿,任何姿势都可以。 呼吸本来有的嘛。 你注意出息,思想跟着呼吸自然走,一切烦恼痛苦,一切病痛、业障,呼出去就没有了。 呼出去再进来的那个是干净的,到你里面又变脏了,氧气进来变碳气,接着碳气就呼出去了,一切病痛也没有了。 注意数出息,不是注意数入息。 一般练气功修道的,准备练工夫时,先吸一口气闭起来,那不是找死吗! 练武功的更有这个毛病,我看到练少林工夫的也有这个毛病,最后气还是要出去嘛。 最后“嘿”一声,气出去了才发生力量。 那些人就不懂了,拼命吸一口气闭住。 真正“空”的力量比“有”的力量大,如果你气进来保持住,那就不好了。 数息这个初步懂了吧! 数息的目标再讲一遍,你打起坐来数息一二三,为什么用数呢? 能数的是心念,不管你数不数呼吸,同呼吸没有关系,不过借用呼吸把这个心念拉回来,跟呼吸配合。 大家学佛学道,拼命在那里数息,我说你们是学佛还是学会计啊! 呼吸是生灭法耶,进来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数那个空的东西干嘛! 可是佛为什么叫你用数息呢? 因为你心拉不回来,所以用呼吸往来做工具,把心拉回来,心回来你就不要数了嘛! 不数干什么? 随。 第二步是随息。 呼吸出去知道出去,进来知道进来,旁边那些思想妄念一概不要理。 那等于昨天我讲禅宗祖师的一句话——“龙衔海珠,游鱼不顾”。 听懂了吗? 心念专一,旁边的杂念思想,一概不理。 “龙衔海珠,游鱼不顾”这句话,初步可以借用到这里来。 你专一了嘛! 专一了就随息,气进来心念知道它进来,你管它到哪里! 但是你有感觉的。 这个气进来,庄子说“众人之息以喉”,记住哦! 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体不好,只到喉部。 “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气一进来,一直灌到脚底心。 我老实告诉你一个经验,像我呼吸,没有感觉到身体有呼吸,但四肢脚心脚趾头气都到了。 你气长命就长嘛,气短命短了,这叫随息。 ……怎么是止息呢? 刚才给你讲睡觉,一上来粗心大意的时候,有呼也有吸。 我们这个身体很奇妙耶,你两腿一盘,什么都不管,像鱼在水里头呼吸,嘴巴吸进来,从两边鳃喷出去了,再进来又喷出去,都是空的。 你看那个鱼喷啊、喷啊,有时候它嘴巴不动,不喷水了。 我们也一样,鼻子呼吸一进一出,到了宁静专一时,呼吸也不动了,好像没有呼吸了,这就是止息。 到了止息的时候,你心境也自然的特别宁静了。 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黄医师前天跟我讲:“我现在跟着气走了,全身的气充满了。 ”你错了,因为你在注意感觉了,你不要注意感觉,气本来空的嘛! 你觉得太充满,或者用鼻子,或者用嘴巴,把它呼出去,一概把它放掉,空了,身体也不管了,气充满时念头也止了。 这样身体内部变化很大哦! 下一步慢慢再讲,我会告诉你们。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发布时间:2021-07-17 23:41:4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