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的福德多不多,看了就知道 内容: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乔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 佛陀默许了。 波斯匿王就在王宫外面,搭建了一座大讲堂,并要求朝中的大臣们,也一起发欢喜心供养。 在一次饮食供养后,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 我曾经听世尊说:布施给畜生,可以得到以百计的福报,布施犯戒人为千,布施持戒人为万,布施离欲外道为亿,布施须陀洹则难以计算,更何况是须陀洹以上的圣者了。 我今天供养了世尊及众比丘僧,因此,所获得的福报与功德,应当是难以计算的。 今天,我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 ”佛陀听了,告诉波斯匿王说:“大王! 不要这么说! 作福是不嫌多的,你怎么能说已经功德圆满了呢? 为何说作福不嫌多呢? 因为众生的生死轮回,实在长远得难以计算。 在很久以前,我们住的地方有一位名叫‘地主’的大王,皇后名叫‘日月光’,太子名叫‘灯光’。 灯光太子长得十分端正,后来出家修道成佛,并且陆续度化了八十亿众成阿罗汉。 地主大王在太子成佛后,迎请灯光如来入宫亲自供养,并且发愿终身供养如来及八十亿众的阿罗汉,获得了灯光如来的默许。 地主大王供养了灯光如来七万年。 灯光如来入灭后,地主大王又建了许多寺庙、宝塔,持续供养其它阿罗汉,直到他们一一入灭,并且也为这些阿罗汉的遗骨建塔庙供养,这样又过了七万年,直到灯光如来所传的佛法消失了,才去世。 大王! 那位地主大王不是别人,就是我的前身。 那时,我七万年供养如来,七万年供养舍利,只想以此所作的功德,在生死中得到福报享用,而不曾修道求解脱。 大王! 你知道吗? 当时所作的福德,到现在已经全部耗尽了,连毛发般大小的福德也没留下来。 怎么会这样呢? 正是因为,生死轮回长远得难以计算,以致在那么长的时间中,再多的福报都会被耗尽,不留一丝一毫。 所以,大王! 不要说,今天我作福已经功德圆满,你应当说,今天我所有身、口、意的所作所为,都要趣向解脱,我不求在生死中享用福报,但求能得到长远无量的安乐。 ”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这番话,不由得毛骨悚然地害怕起来。 一阵悲伤哭泣后,以手抹掉眼泪,向佛陀顶礼,承认自己的过失。 他说:“世尊! 我真是太愚笨了,请世尊接受我的忏悔! 我以五体投地之礼,表示我改过的心意。 以后,我不会再那样说了,请世尊接受我的忏悔。 ”“太好了,大王! 你能忏悔改过。 我接受你的忏悔,以后不要再那样说了。 ”这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来赞叹佛陀对波斯匿王的劝勉,并且以自己的前世为例,印证应当趣向于解脱,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报。 她说,三十一劫前她的前世,是一位名叫“纯黑”的差使,他在野马城供养当时的式诘如来,供养后,发愿要以这样的功德不堕三恶道,来世见佛闻法而得解脱。 她就是以这样的因缘,今世得遇释迦佛,从而修道得解脱的。 佛陀赞叹她是声闻弟子中,信解脱第一的比丘尼。 向上滑动阅览原    文闻如是: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告诸群臣曰:“汝等催严羽宝之车,吾欲往诣世尊所,礼拜问讯。 ”是时,左右受王教令,寻严驾羽宝之车,即白王曰:“严驾已办,今正是时。 ” 尔时,王波斯匿即乘宝羽之车,步骑数千,前后围绕,出舍卫国,至祇洹精舍,往诣世尊所。 如诸王法,除去五饰,所谓盖、天冠、剑、履屣及金拂,舍著一面,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与说深法,劝乐令喜。 是时,王波斯匿闻说法已,白世尊曰:“惟愿世尊受我三月请,及比丘僧,莫在余处。 ”是时,世尊默然受波斯匿请。 时,王波斯匿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舍卫城,敕诸群臣曰:“吾欲饭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给所须物,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亦当发欢喜心。 ” 诸臣对曰:“如是。 ” 时,王波斯匿即于宫门外,作大讲堂,极为殊妙,悬缯幡盖,作倡妓乐,不可称计。 施诸浴池,办诸油灯,办种种饭食,味有百种。 是时,王波斯匿即白:“时到,惟愿世尊临顾此处! ” 尔时,世尊以见时到,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僧,前后围绕,入舍卫城,至彼讲堂所;到已,就座而坐,及比丘僧各随次而坐。 是时,王波斯匿将诸宫人,手自行食,供给所须,乃至三月,无所短乏,给与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见世尊食讫,持种种华散世尊及比丘僧上,更取小座于如来前坐,白世尊曰:“我曾从佛闻以因缘本末:施畜生食者,获福百倍;与犯戒人食者,获福千倍;施持戒人食者,获福万倍;施断欲仙人食者,获福亿倍;与向须陀洹食者,获福不可计。 况复成须陀洹乎! 况向斯陀含、得斯陀含道! 况向阿那含、得阿那含道! 况向阿罗汉、得阿罗汉道! 况向辟支佛、得辟支佛! 况向如来、至真、等正觉! 况成佛及比丘僧! 其福功德不可称计。 我今所作功德,今日已办。 ” 世尊告曰:“大王,勿作是语! 作福无厌。 今日何故说所作已办? 所以然者? 生死长远,不可称记。 “过去久远,有王名曰地主,统领此阎浮里地。 彼王有臣名曰善明,少小与王周旋,无所畏难。 是时,彼王分阎浮地半与彼臣使治。 是时,善明小王自造城郭,东西十二由旬,广七由旬,土地丰熟,人民众多。 “尔时,彼城名曰远照。 善明王主第一夫人名日月光,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颜貌端正,世之希有;口出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未经几日,身便怀妊。 彼夫人即往白王:‘我今有娠。 ’王闻此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便敕左右,更施设座具,快乐无比。 夫人怀妊日数遂满,生一男儿。 当生之时,阎浮里内晃然金色,颜貌端正,三十二相,身体金色。 善明大王见此太子,欢喜踊跃,庆贺无量,便召诸师婆罗门、道士,躬抱太子,使彼瞻相:‘我今已生此子,卿等与吾瞻相,便立名字。 ’ “时,诸相师受王教令,各共抱瞻,观察形貌,咸共白王:‘圣王,太子端正无双,诸根不缺,有三十二相。 今此王子当有两趣,若当在家者,便为转轮圣王,七宝具足。 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是为七。 当有千子,勇悍刚强,能却众敌,于此四海之内,不加刀杖,自然靡伏。 若此王子出家学道者,成无上正觉,名德远布,弥满世界。 生此王子,当此之日,光明远照,今字王子名曰灯光。 ’时,诸相师以立名字,各退坐而去。 “时,王竟日抱此太子,未尝离目。 时,王为此王子立三讲堂,秋、冬、夏节随适所宜,宫人婇女充满宫里,使吾太子于此游戏。 “时,王太子年二十九,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即日出家,即夜成佛。 尔时,阎浮里地悉共闻知:‘彼王太子出家学道,即日成佛。 ’父王清旦闻王太子出家学道,即夜成佛。 时,父王便作是念:‘昨夜吾闻诸天在空皆共称善,此必善应,非有恶响,我今可往而共相见。 ’ “时,王将四十亿众,男女围绕,便诣灯光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及四十亿众,各共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如来与父王及四十亿众渐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漏不净行,出家为要,获清净报。 尔时,如来观众生意,心性柔和,诸佛如来常所说法——苦、集、尽、道,尽与彼四十亿众广说其义,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时,四十亿众白灯光如来曰:‘我等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 ’大王当知:尔时,四十亿众尽得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 “尔时,灯光如来将四十亿众,皆是无著,游彼国界。 国土人民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所渴乏。 是时,地主大王闻子灯光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将四十亿众,皆是无著,游彼国界:‘我今当遣信,往请如来在此游化。 若使来者,充我本愿;若不来者,我躬自当往拜跪问讯。 ’即敕一臣:‘汝往至彼问讯如来,持我名字,头面礼足,兴居轻利,游步康强。 云王地主问讯如来,兴居轻利,游步康强。 惟愿世尊临顾此土! ’ “尔时,彼人受王教敕,便往至彼国界;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便作是说:‘大王地主礼如来足,问讯礼竟,兴居轻利,游步康强。 惟愿世尊临顾彼国! ’尔时,世尊默然受彼请。 “时,灯光如来将诸大众,以渐人间游行,与大比丘四十亿众俱。 在在处处,靡不恭敬者,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皆悉贡献。 渐至地主国界时,地主大王闻灯光如来至此国界,在北婆罗园中,将大比丘众四十亿人:‘我今可躬自往迎。 ’ “时,地主大王复将四十亿众往诣灯光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及四十亿众礼足已,在一面坐。 “尔时,灯光如来渐与彼王及四十亿众而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漏不净行,出家为要,获清净报。 尔时,如来观众生意,心性柔和,诸佛如来常所说法——苦、集、尽、道,尽与彼四十忆众广说其义,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时,四十亿众白灯光如来曰:‘我等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 ’大王当知:尔时,四十亿众尽得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道。 时,地主国王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时,灯光如来将八十亿众,皆是阿罗汉,游彼国界。 国土人民四事供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事事供给,无所乏短。 是时,地主国王复于余时,将诸群臣至彼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灯光如来与彼国王说微妙法。 地主大王白如来曰:‘惟愿世尊尽我形寿受我供养,及比丘僧,当供给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悉当供给。 ’尔时,灯光如来默然受彼王请。 “时,王见佛默然受请,重白世尊:‘我今从世尊求愿,唯见听许! ’世尊告白:‘如来法者,已过此愿。 ’王白世尊:‘我今求愿者,极为净妙。 ’世尊告曰:‘所求之愿,云何净妙? ’王白世尊:‘如我意中,今日众僧在一器食,明日复用余器食;今日众僧著一种服,明日复更易服;今日众僧坐一种座,明日复更坐余座;今日使人与众僧使,明日复更易使人。 我所求愿者,正谓此耳! ’灯光如来告曰:‘随汝所愿,今正是时。 ’ “时,地主大王欢喜诵跃,不能自胜,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宫中;到已,告诸群臣:‘我今意欲尽其形寿供养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及比丘众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亦当劝发佐吾供办。 ’诸臣对曰:‘如大王教! ’去城不远一由旬内,造立堂舍,雕文刻镂,五色玄黄,悬缯幡盖,作倡伎乐,香汁洒地,修治浴池,办具灯明及甘馔、饮食、施设坐具。 便白:‘时到,今正是时,愿尊屈顾! ’ “时,灯光如来已知时至,著衣持钵,将比丘众,前后围绕,便往至讲堂所,各各就座而坐。 时,地主大王见佛、比丘僧坐讫,将宫人婇女及诸大臣,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味各百种。 大王当知:尔时,地主国王七万岁中,供养灯光如来及八十亿众诸阿罗汉,未曾懈废。 时,彼如来教化周讫,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地主大王以若干百种香华供养,于四衢道路,起四庙寺,各用七宝,金、银、琉璃、水精,悬缯幡盖。 及八十亿众各各以渐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尔时,大王取八十亿众,收其舍利,各各兴起神寺,皆悬缯幡盖,香华供养。 大王当知:尔时,地主大王复供养灯光如来寺及八十亿罗汉寺,复经七万岁,随时供养,燃灯、散华、悬缯幡盖。 大王当知:灯光如来遗法灭尽,然后彼王方取灭度。 “尔时,地主大王者岂是异人乎? 莫作是观! 所以然者? 尔时地主大王者,即我身是。 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 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燃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 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 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 莫作是观! 如我今日观彼福佑,无有毫厘如毛发许。 所以然者? 生死长远,不可称记。 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 是故,大王,莫作是说言:‘我所作福佑,今日已办。 ’大王,当作是说:‘我今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食其福业,便于长夜安隐无量。 ’” 尔时,王波斯匿便怀恐惧,衣毛皆竖,悲泣交集,以手抆泪,头面礼世尊足,自陈过状:“如愚、如呆,无所觉知,惟愿世尊受我悔过! 今五体投地,改已往之失,更不造此言教。 惟愿世尊受我悔过! ”如是再三。 世尊告曰:“善哉! 善哉! 大王,今于如来前悔其非法,改往修来。 我今受汝悔过,更莫复造。 尔时,于大众中有一比丘尼,名迦旃延,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白世尊曰:“今世尊所说,甚为微妙。 又世尊告波斯匿王作是语:‘大王当知: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莫求在生死食其福业,更于长夜获安隐无量。 ’所以然者? 我自忆三十一劫,有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游在野马世界。 “尔时,彼佛到时著衣持钵,入野马城乞食。 是时,城内有一使人,名曰纯黑。 时,彼使人见如来执钵入城乞食;见已,便作是念:‘今如来入城必须饮食。 ’即入家出食施与如来,兴发此愿:‘持此功德,莫堕三恶趣中;使我当来之世,亦当值如此圣尊;亦当使彼圣尊为我说法,时得解脱。 ’世尊并波斯匿王咸共知之。 当尔时,纯黑使人者岂异人乎? 莫作是观! 所以然者? 尔时纯黑使人者,即我身是。 “我于尔时,饭式诘如来,作此誓愿:‘使将来之世,值如此圣尊与我说法,时得解脱。 ’我于三十一劫不堕三恶趣中,生天、人中,最后今日受此身分,遭值圣尊,得出家学道,尽诸有漏,成阿罗汉。 若世尊所说极为微妙,语波斯匿王:‘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莫在生死食此福业。 ’我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斯,欢喜心意向如来者,我便生此念:‘此诸贤士,用意犹不爱敬供奉如来。 ’设我见四部之众,即往告曰:‘汝等诸贤,为须何物? 衣钵耶? 尼师檀耶? 针筒耶? 澡罐耶? 及余沙门什物,我尽当供给。 ’我已许之,便在处处乞求,若我得者,是其大幸;若使不得,便往至郁单越、瞿耶尼、弗于逮,求索来与。 所以然者? 皆由此四部之众得涅槃道。 ” 尔时,世尊观察迦旃延比丘尼心,便告诸比丘:“汝等颇见如此之比信心解脱,如迦旃延比丘尼乎? ” 诸比丘对曰:“不见也,世尊。 ” 世尊告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得信解脱者,所谓迦旃延比丘尼是也。 ” 尔时,迦旃延比丘尼及波斯匿王、四部之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自《增壹阿含经》第二三品第一经师父开示修福和修慧两个比较起来,修慧是更重要的。 修福只能在轮回的路上增加我们的福报,有福只不过轮回得滋润一点,如果把福报回向于成就修行的顺缘还好,如果福报不回向于解脱的话,它还会成为你放逸、远离佛法的因。 要出轮回、要成佛道,关键取决于智慧。 我们为什么要求生西方净土中,不求生四天王天或者是帝释天,乃至兜率天? 因为不管是兜率天还是欲界顶,都是娑婆世界。 极乐世界就不是娑婆世界了,如果一个人现在在极乐世界了,回过头来看,不管四天王天、帝释天、夜摩天、兜率天,对他来说一目了然,所有的天府对他没有一点吸引力。 我们每天要提醒自己至少一百遍,不要糟蹋了福报,断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来学佛,能结佛缘的是你,能把佛缘践踏掉的也是你,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学佛就要老老实实的。 回向也是这个道理,功德要赶快回向,不回向啥时候就可能被我们自己破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及时地把这段时间积聚的功德回向到佛净土去。 不要说直接的因缘,拐弯抹角的因缘都可以解脱,这就是三宝的伟大。 佛力是不可思议的,法力也是不可思议的。 发布时间:2021-07-11 23:29:0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