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犯“六邪”则辱(一) 内容: 何谓“六邪”? “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一个人安享官位、贪图俸禄,不致力于公事,心思根本不在公事之上,随波逐流,做事左右观望,这样的人是具位充数之臣,所以被称为“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谀臣”的特点是,君主说的话都说好,君主的所作所为都认可;还暗地里去探求君主的喜好,君主喜欢什么,就把君主喜欢的东西进奉给他,以愉悦君主的耳目;一味地苟且迎合君主的意思求得荣身,与君主整天寻欢作乐而不顾及后患,这样的人就是阿谀奉承的臣子,被称为“谀臣”。 古代有一些君主,比如楚恭王,虽然和谄媚巴结、阿谀奉承的臣子申侯伯在一起,感到很欢喜,见不到他的时候,也会很想念。 但是君主从心里仍然很明白,这样的人对治国理政、对国家、对百姓没有真正的帮助,对君主提升德行,也没有益处。 所以,君主还是把这种阿谀奉承的臣子赶走了,而对那些经常用道义来劝说自己、指正自己过失、直言不讳的人委以重任。 所以,要和那些能够规劝我们走正道的人相处。 这样的人被称为“善友”,善友相依,就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古人说:“与善人交,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人交友,和那些善良的、有道义的朋友相交往,受到其德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在雾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样,虽然雾水打湿不了自己的衣服,但是可以时时蒙受其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地也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这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说:“君为暗主,臣为谀臣。 君暗臣谀,危亡不远。 ”君主很昏暗,而臣子又阿谀奉承,君主昏暗没有智慧,就不能够识别人才,而臣子还一味地讨好、巴结他,不为他指正过失,他的危亡马上就来到了。 这指出了谀臣的危害。 古人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如果领导者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不够,还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蒙蔽,自己的智慧也不能得以增长,就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发布时间:2021-07-10 15:32:1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