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今日小暑,养生方法大揭秘! 内容: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陆游说:“坐觉蒸炊釜甑中。 ”甑(zèng)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可见小暑节气,意味着一种“蒸炊”时节的到来。 小暑三候●一 候 温 风 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 二 候 蟋 蟀 居 宇●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 候 鹰 始 鸷●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三候★小暑诗词《安禅逢小暑》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在安静美好的夜晚静静打坐,月光下的河流蜿蜒曲折。 修禅时正巧赶上小暑节气,而入秋时则身体有些抱恙。 在静室中细细聆听玄理,平静心情可以入山隐居直至白头。 平静安然,岁月静好,这样的小暑,是否也勾起了你的喜爱与向往。 《纳凉》宋·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 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 看着这样的诗,想着这样的心境,就算天气再炎热,你心中也自有温凉吧! 小暑习俗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 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 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 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 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小暑养生小暑节天热雨水多,身体养护比较重要。 养生当顺应天时,夏天补充阳气、驱赶寒湿,冬天就会少生病。 《素问•保命全行论》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要珍惜生命以养生,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自爱自好。 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 01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情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 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02饮食方面,营养均衡夏日饮食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 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 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天热时多喝粥,喝粥能顾护脾胃,若以荷叶、绿豆、扁豆、薏米等食材,煲成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则为小暑食养首选。 食用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 饮用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03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 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 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 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大愿法师小暑养生每一年大概都是公历七月七日左右,这个时候全国南北方都进入到炎热的天气里面,要防中暑,饮食就适合于清淡。 大枣50克 龙眼肉15克 黑豆50克以上食材可以用来煮汤喝,能够治疗阴虚盗汗、血虚心悸。 如果总是觉得心悸,心脏很不舒服,可以用这个方法。 ——摘自大愿法师《药师法门健康养生随许法》小暑到,欢声笑,一季欢乐无烦恼;透心凉,心飞扬,丝丝清凉身旁绕;鲜花香,细雨荡,心情欢悦不焦躁;祝福忙,幸福长,健康快乐喜洋洋。 愿您小暑时节,自在快乐! 发布时间:2021-07-07 20:08:1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