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铃木俊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内容: 如果你刻意去修行,你就不是在做真正的修行,但如果你没有刻意去修行,那么开悟自在其中,而你做的也就是真正的修行。 当你刻意去坐禅,就会创造出“你”或“我”这样的具体观念,也会对坐禅产生某些定见。 如此一来,你就会把自己和坐禅分成两边,你在其中一边,坐禅在另外一边。 这样,你与坐禅就会变成两回事。 当你能把自己与坐禅合而为一,那就会是青蛙的坐禅。 我们常以为,青蛙坐着的时候才是坐禅,跳跃时就不是坐禅,这是个误解。 如果你明白“空性”意味的是一切总在当下,那样的误解就会消失。 整体的存在并不是万物的总和,整体存在是不能切割为一部分、一部分的,它总是在当下,也总是在作用,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开悟了。 所以实际上,没有特定的修行是真正的修行。 《心经》上说:“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心. .. .. .”这个“无心”就是禅心,一切无不包含在其中。 思维或观察事物时,我们应该心无挂碍。 我们应该如实地以万物的本然面貌接受它们,一点也不用勉强。 我们的心应该够柔软、够敞开,以便能够理解事物的实相。 当我们的思维够柔软,就称为“泰然之思”,这样的思维总是稳定的,这就是“正念”。 背散乱的思维并非真正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应该保持专注,这就是“念”。 不管有没有一个对象,你的心都应该稳定而不散乱, 这就是坐禅。 所以,没有必要费劲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思考,你的思考不应该是偏向一边的。 我们只该用整个心来思维,不费力气地以万物本然面貌来看待它们。 就只是去看,就只是准备好用整个心去看,这就是禅修。 如果我们能够随时准备好去思考,就用不着花力气去思考。 这种预备好的心灵状态称为“正念”,正念同时也就是智慧,但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并不是指某种特殊的心智官能或哲学。 心的念兹在兹就是智慧,所以智慧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哲学或教法。 但我们不应该执着于特定的智慧,例如佛陀所教给我们的那些。 智慧不是某种学习得来的东西。 智慧是从你的“念”生发出来的。 所以重点是,准备好观物,准备好思维。 这被称为心的空性,而空性又不外乎是坐禅的修行。 感 恩 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感恩天、地、君、亲、师。 发布时间:2021-07-06 16:14:5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8791